您的位置: 首页 >> 读书频道 >> 头条
科学思维是一个民族走向成熟的标志
2010-07-09   作者:  来源:中国企业报
 

  人民出版社新出版的 《中国人的思维批判》顺应历史要求,通过思想创新,科学剖析,找到了导致我国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传统的思维模式,并给出了解决方法,为正确解读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新思路。楚渔科学成果的思想闪电需要读者和社会各界的探讨,来促进思维科学的繁荣与我们的进步。诚如著名学者郑浪所言,吸纳运用科学思维是一个民族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这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
  近日,《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作者楚渔就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解读。

  把哲学理论通俗化

  问:《中国人的思维批判》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拿到书后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显然这本书的确有它独特和吸引人的地方。你是如何考虑文章结构和书的风格的?
  楚渔:很简单,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践、观点鲜明。我动笔前考虑到书的结构一定要严谨,逻辑性要强,丝丝入扣,紧抓核心、命题,并沿着这条直线进行论述,不在枝节上做文章、兜圈子,尽量把哲学理论通俗化。
  问:但是书中有些地方还是挺深奥的,一般人看不懂。
  楚渔:你指的可能是第二章中的有关形而上学、形式逻辑、辩证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论述。确实,要看懂这一段需要有一定的哲学知识。这一章是全书的基础,而有关形而上学等部分又是这个基础的核心部分,整篇文章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并以形而上学为核心展开论述的。没有这一方面的论述,书中的立论就很难站住脚。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第二章里暂时看不懂的部分可以绕过去,但我还是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多学点哲学知识,这对自己没有坏处。
  问:如果看不懂你刚才讲的哲学、逻辑、形而上学等方面的内容,是否影响读者对这本书的深层次理解?
  楚渔:或多或少有点,但是读者可以紧抓罗素的话,也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命题。罗素是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讲:长盛不衰的好奇心和热烈而不带偏见的探索使古希腊在历史上取得了独一无二的地位。
  罗素特别强调:追究天赋或社会条件没有太大的意义,古希腊人发明了哲学和科学,关建是不带偏见的探索。这是根本原因,社会条件仅仅是次要因素,而主观能动性是主要因素。罗素的思想和本书的命题———“传统思维是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一致的。书中的立论也是根据罗素的思想来叙述的。读者如能很好地理解罗素的这种思想,就能更好地理解书中论述的主题。
  问:看了您的论文,您在哲学理论上有新的观点和新命题,这些新观点和新命题是否得到了学术界的承认?
  楚渔:刚才讲了,这本书稿给一些搞哲学的人看过,他们也认可我的说法。我们过去学哲学的人主要学的是辩证法和所谓辩证逻辑,形而上学在中国名声不太好,一直是被批的对象,这些年才正过名来,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有些是我个人的见解。

  改革开放的初衷就是学习别人的长处

  问:《中国人的思维批判》得到了广泛的好评,我统计了一下,绝大多数人对你的作品持肯定的态度,也有少数人提出了批评意见,引发了争议。您是如何看待这些争议和批评意见的?
  楚渔:一种新的思想观点的诞生受到大家关注是很正常的。这本书批评的国人思维模式和国人习惯性认识的世界大相径庭,有些人暂时看不明白是可以理解的,我看了一下批评意见,绝大多数是感觉式和情绪化的指责,多是抓住一些枝节问题:如书中举的一些案例大做文章,还没有一个批评者触及文章中的核心部分,很多是离题万里,发表了一些空洞的意见。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过一篇有分量的批评论文。正像网友所讲的:赞成者多是有理有据,反对者多是打棍子、扣帽子,进行人身攻击。从严格意义讲:谈不上是争议。
  问:但也有一些人认为您的文章有些偏颇,或者说论证不足,您怎么认为?
  楚渔:我不知批评者所云,因为作者自己是不能发现自己错误的,如果他自己意识到了文中的错误,他早就改正了。如果批评者仅仅说了一些抽象和空洞的话,而不具体指出问题在哪,等于什么都没说,我们一些同胞常常喜欢说一些抽象的道理。其实这些话放在哪本书里都行。这里我还要提醒读者,所谓偏颇:是指人的主观认识和认识的对象有差距,过了头;如果论述的就是事实,不管你愿不愿意正视它,你内心的感情如何,都谈不上是偏颇;我们一些人总是按思维习惯看问题,凡是不愿看到的事实就斥为偏激。至于论据不足也是这样,一个事物由N个方面组成,如N个方面都论证到位了,这个事物就能认定,这就叫充分论证,在形式逻辑中叫充足理由律。举一个更通俗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勾股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如果角1求证出30°,角2求证出是90°,那么第三个角角3经计算就等于60°,这就叫论据充足,如果只求证出角1是30°,就武断地认定第三个角角3是60°,这才是许多偏颇论者的特征,这才叫论证不充分,或论据不足。我希望读者能很好地理解这一点。
  问:有读者认为您没有提中国人思维方式的长处和西方人思维方式的缺点,不全面,有些偏颇。
  楚渔:本书主题就是中国人思维模式的缺陷,主题不是中西思维方式的优劣,不是中西思维方式全面比较的论述。有些人有一种不好的思维定式,只要一提批判,只要一提缺点就是全盘否定,就是对立面,这本身就是一种思维误区。这种思维定式使我们中国人往往拒绝别人的意见,并造成误解,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经常有这些情况,只要有人指出某人有缺点,马上就有人指责批评者看问题不全面、偏颇,为什么不提人家的优点。我再强调一下,这本书的主题是论述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缺陷,主题不是论述中国人思维方式的长处和短处,也不是谈论中西思维方式全面对比以及中西文化优劣的对比。这本书仅仅论及中国人思维方式之短处、西方人思维方式之长处,如何避免中国人思维方式之短,学习西方人思维方式之长,就像我们中国学习了西方100年和改革开放一样,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就是学习别人的长处。为什么学习西方人的长处,是因为我们有短处,是拿我们的短处去比人家的长处,这样才有开放一说。如果我们纠缠于我们的长处、西方人的短处,或者一味强调中国的长处,那我们搞改革开放干吗!开放的出发点不就是学习西方的长处吗,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去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丢掉我们自己的优良传统。

  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解决了问题的一大半

  问:您在书中引用的大学者的话较多,媒体的报道也比较多,能说说当时您写作时的想法吗?
  楚渔:引用著名学者的话主要是为了增加论述的权威性和说服力,我的论证主要是建立在这些大学者研究出的结论基础上的。我在书中“自序”里也讲过,当然,我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论述那些大学者的话,但如果是那样的话,我早就被人揍扁了。所以,我抬出著名的学者来的另一个目的是请这些巨人来做挡箭牌。我多多少少理解我们某些文人的心态,打巨人是要冒风险的。弄不好还惹一身骚,说不定还会引火烧身,招来一场群殴。但打我楚某人这样的小人物好打,起码没风险,也挺过瘾。我这么一个小人物无非是躲在巨人的后面,鹦鹉学舌般地重复了一下巨人们说过的话。我以为有人要抨击这篇文章,肯定要先打倒巨人们才能打到我头上。当然,也免不了某些人会跑到巨人的后面去打你。有人问我,书中为何总要用媒体的报道来做依据,而不举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做例子,社会生活中的实例不是更多吗?关于这一点,主要还是考虑到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有专家论述:中国人的思维定式有一种叫做有罪推定论和先入为主。所以很多人总是习惯于把人和事往坏处想。确实,社会生活中有大量的实例来做书中立论的证据,也更便于论述和说明问题。如果我把自己观察到的这种生活现实来做案例的话,肯定有人会说我是瞎编的,再根据这种认定说我不是东西,然后再认定我写的文章是一派胡言、逻辑混乱、立论不清等等。所以还是引用媒体的报道为好;你看,这不是我楚某人瞎编的。总之,我希望读者关注的是这本书,而作者是什么并不重要。
  问:读者希望您再出一本书:谈谈如何改造中国人的思维缺陷。一些读者对你书中没有多谈中国人思维模式的改进有些遗憾。
  楚渔:第二本书已经出了。
  问:噢,什么时候出版的?
  楚渔:第二本书就在第一本书里,如果你认真地看这本书,细心体会书中的内涵,你就能够真正地体会书中的中心思想。就是说你真正认可了这本书的立论,你的思维模式已经得到初步改造了。很多读者看了这本书之后讲自己真是大彻大悟了;有的读者讲:自己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的讲,这本书的杀伤力很大。更多的人读完书后改变了原来对世界的看法,进行了反思,主动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来改变原来错误的思维习惯。有一大学生读者讲:每个人都在这本书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引起共鸣。有读者讲自己陷在久久不能自拔的反思中。从多数读者的反映来看,这本书引导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和思维习惯,这本书的目的也算基本达到了。认识了错误也就是迈开了正确的第一步。正像爱因斯坦所说:(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解决了问题的一大半。所以希望读者好好看一下后记,当客观条件不具备时,自己通过实践和学习,主动地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总之不要等待,不要等到什么条件都具备了你才去做事。方向已经给你指出来了,你只要主动去做就行。有读者讲: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己。如果一个人非要死抱着僵化的思维方式不放,也是没有办法的。
  问:有读者反映传统思维本身就概念模糊。
  楚渔:显然该读者没有把概念和词组搞清楚,中国语言文字本身概念就模糊,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在这里我们不去深究其根源。中国文字的特点是需要整个句子或上下文都看完之后才知道这个词本身的含义,有的是要把一个命题的论述全部看完才知道一个概念的内涵。因此,单独的一个词汇和概念的模糊与清晰不能划等号,只能是大致地表达一个意思或几个意思,只能通过在句子中的作用和地位或上下文,有的还需要看完有关这个词汇的全部论述,才能知道这个词汇或这句话表达的内容或清晰的概念,这是常识,抓住一个词或一个词组或一句话就说概念模糊,这是缺乏常识的表现。此外,主观的概念清晰和这个人在想要模糊地表达以及模糊地处理事物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在某种情况下,只能模糊地表达和模糊地处理事物。比如:有两人打架,调解者有时只能模糊地表示意见,和稀泥调和矛盾。因此,处理的方式也是模糊的,但并不表示调解者不知道谁对谁错,或说不清谁对谁错。总之,单独地把一个词、词组,或者一句话从全文中抽出来就说是概念模糊,这是可笑的。显然,他连概念这个名词都没弄懂。

  复兴中华文化的核心应该是先秦精神

  问:你对学习西方有什么看法?
  楚渔:我们学习了西方100年,总体上是在模仿和复制。开始学习的时候,引进和模仿是一种必须的阶段,但100年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后,我们仍然在模仿,就有些问题。我们几乎全套引入了西方的文化(包括政党以及共和政体这些近现代的事物),但我们没有真正地去消化。总之,国人引入的西方文化多是看得见的东西,而看不见的东西比较忽视,这看不见的东西就是西方人具有的哲学精神,也就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自从德国接受了康德等人的哲学思想后,德国整体受到哲学思维的熏陶,很快把落后的德意志民族的科学水平提高了好几个台阶,把西方别的国家都抛到了后面。这就是哲学的巨大杠杆作用 (此处指的是广义的哲学)。哲学精神的核心就是思维方式,如何学习西方人思维方式之长和发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之长(当然也要扬弃中国人思维方式之短)是国人应该深思的问题。
  问:您是如何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
  楚渔:这可是一个大题目,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我在书中有大致的描述。我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化尤其是先秦文化是非常辉煌的。汉唐也很辉煌。但到宋以后就走下坡路了,主要是宋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扼杀中华文化的措施和政策,从思想、文化、军事、政治、体制上全面窒息中华文明,因而导致经济高度繁荣的宋朝两度亡国。虽然在明朝时中华文明有所回暖,但明后的统治者彻底地湮灭了中华文明的精神。中华文明和全球其它的文明一样,有优秀的部分,也有糟粕的部分,但明后的统治者很难理解中华文明的精髓,同时也是为了维持他们的统治,实施的主要是中华文明中的糟粕部分,以利于巩固少数人对绝大多部分人的统治、压榨和蒙骗。因此,明后的文化算不上正统的中华文化。这个时期,中华文化的精髓已被阉割了。因此,这种扭曲的文化祸害了中国300余年,其影响一直到近现代。“五四运动”,有人把当时我们承接的明亡之后的文化都看成是中华文化,提出了全盘西化,这是错误的思维导致的错误的判断。中华文化的复兴,应该是以先秦文化为精髓,包括汉唐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因此,振兴中华文化的核心应该是先秦精神。日本人在向西方人学习中提出的口号是“日本精神,全盘西化”,我认为中国人提出的口号应该是先秦精神,洋为中用。我认为真正的中华文化是以先秦精神为核心的中华原创文明。
  问:钱学森去世前曾问温总理: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没有培养出世界大师级的人才来?有读者认为您的书解答了钱学森之问。
  楚渔:我个人认为,书中仅仅是部分地回答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其实钱老早就知道为什么,只是他没有说出来。20世纪80年代,钱老就提出要开展思维科学的研究,他以敏锐的眼光看到思维科学对中国发展有极其重大的意义。钱老创造性地提出思维科学研究的构想并对思维科学的体系进行了反复探讨。80年代初,钱学森发表了《自然辩证法、思维科学和人的潜力》一文,文中指出进行思维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当时也引发了学术界众多学者对思维科学的探讨,但后来好像也不了了之了。我的这本书希望能促进中国学术界对思维科学的研究。
  问:您希望给读者说些什么?
  楚渔:我希望读者能真正理解这本书的内涵,不在枝节问题上纠缠。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并不难,只要你认识到自己思维方式的毛病,就是走向正确的思维方式的第一步,众多读者看了书之后,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已经开始走向科学的思维方式,我认为这就是进步。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中西文化的精髓,真正做到洋为中用,为复兴原创的中华文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 2010-07-01
· [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2010-06-08
· 《悬崖边的贵族》的断想读书留香 2010-05-18
· 得书在缘,读书在悟,藏书在心 2010-02-26
· 于丹:读书像"老牛吃草" 2009-12-22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党国英:金融危机究竟颠覆了什么?·[思想频道]外管局重点应放在阻止热钱离境上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