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一个陌生的熟人
    2010-03-01    杨吉    来源:新华网

   《熊彼特传》

   (德)安奈特·舍尔佛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

  一个天才,一个会痛苦、会嫉妒、会自私的凡人,一个学术研究的产量、质量和持续性都使其他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巨人,一个穷其一生不断与悲伤、挫折和自我怀疑卓绝斗争的战士——这个人就是约瑟夫·熊彼特,一个我们陌生的熟人。
  熟悉他,很多时候是来自他人的引用、转述甚至评价。只有读过舍尔佛的《熊彼特传》,或许才能体会为什么保罗·克鲁格曼在评价熊彼特时会以怜悯、同情的口吻,他说“在熊彼特生命的最后旅程中,伴随着这位伟大经济学家的始终是一种悲情和孤寂;他的理论(主要是‘创造性毁灭’理论)在其去世多年后才为世人所接受与推崇,其‘经济财富守护神’的盛名与其匆忙的一生相比,也显得姗姗来迟、步履蹒跚。”
  这便是熊彼特。一个被《商业周刊》赞赏为“美国最热门的经济学家”的人,一个在加尔布雷斯看来是“这个世纪最老练的保守派”的人。
  不可否认,熊彼特复杂、矛盾、焦虑、纠结,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其实在舍尔佛《熊彼特传》之前,就有不少关于熊彼特的传记。
  正如李华芳在《创新的先知——评熊彼特的几本传记》一文中写道:“就麦克劳的新版本和洛林、斯威德伯格、施建生的三本熊彼特传记而言,斯威德伯格的传记其实更像是将熊彼特放在一个社会经济学的框架下来思考的论文,因此在生动性和易读性方面都比较欠缺。但对于解读熊彼特的思想而言,可能是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新角度,或者恰如斯威德伯格告诉我们的那样,是重新发掘熊彼特的伟大思想。而洛林的版本则是相当出色的综合了熊彼特的生活和研究,不乏引人入胜的细节,也有对熊彼特理论渊源以及成型过程的描述,更夹杂了学生对老师理论的理解。”至于施建生,尽管他宣称自己是熊彼特的学生,但实际上只是在哈佛念硕士期间,听过熊彼特的课而已。施建生写的熊彼特版本,由于同为中国人(施建生现为台湾大学名誉教授),文字通畅、易读自然不成问题,但主要缺点在于不及斯威德伯格等来的深入,在探讨熊彼特的思想方面,也显得较为泛泛。
  相对而言,舍尔佛版的《熊彼特传》可能不是在理论探究上最深刻的,也不是在野史趣闻上最八卦的,甚至和徐则荣与殷凤版的“熊彼特”相比,也不是最适合做启蒙读物的。但舍尔佛笔下的熊彼特其大起大落的内心世界被完整、立体地呈现了出来,而这一切是其他非心理学科班出身的作者所无法驾驭的。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熊彼特可以是不再陌生的熟人,除了细读他为他带来声望的《经济发展理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和《经济分析史》“三部曲”外,舍尔佛的《熊彼特传》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相关稿件
· 《悬崖边的贵族》的断想读书留香 2010-05-18
· 得书在缘,读书在悟,藏书在心 2010-02-26
· 于丹:读书像"老牛吃草" 2009-12-22
· 网络时代必读书 2009-10-09
· 当当网第三届中国网民读书节举行 200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