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体系难点问题探索
如何面对“两张皮、两个市场”
    2010-06-11    作者:记者 方益波/杭州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商品房房价居高不下,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难”,百姓寄热望于保障房。
  要从根本上健全、完善保障房制度,充分满足老百姓对保障房的需求,还有很多尚需深入探索的难点问题。当前尤其需要引起警惕和重视的,是保障房体系中存在的“两张皮、两个市场”现象。

  一个“健全” 一个“短腿”

  在中国,城镇居民过去长期实行公房租用制度,职工都是向单位缴纳少量的租金,按照行政级别、技术职称等,获得单位分配的住房。房改之后,住房逐步变成私有产权。1998年中国实行了住房制度改革,商品房市场迅速发展。
  在过去的10多年中,商业开发的地价、房价不断攀上新高峰。在一些发达城市,1998年2000多元一平方米的住房,现在达到七八倍的屡见不鲜,有的甚至可以达到十倍。
  包括因言论大胆而备受争议的房产商任志强在内,不少分析人士指出,商品房改革以来,最初的制度设计中一手发展商品房一手发展保障房的思路并没有获得全面的贯彻,在很多城市,只看到商品房发展迅猛,保障房却很少甚至没有。这就逼得中国大部分的普通居民要获得住房,只能到市场上面对高房价。而房价的涨速又远远超过居民收入,引发了民众强烈不满,“蜗居”、“房奴”等热词不断出现。
  但实际上,在市场的另一面,一直存在着另外一个不向社会公众开放的保障房体系,发展比较“健全”,基本不用为高房价担忧。和面向社会的保障房体系“短腿”现象形成鲜明对比。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土地招拍挂制度尚未建立起来,还可以协议出让,产生了很多利益空间。在不少城市,一些“有能力”的单位自己“拿地”为本单位职工谋福利开发建设住宅。尤其是政府部门,利用手中的土地,为公务员提供自成体系的“专项房”福利。尽管国家早就取消了福利分房,但是这种专项房至今还在运转着。揭开冰山一角看一看,近年被舆论热炒的温州“购房门”等事件,相比之下可以说都算不了什么。

  哪“两张皮”

  保障房之“两张皮”,第一种是面向社会大众的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房,虽然经过几年的建设,也有一些城市取得了一定的建设规模,但是记者发现,这些保障房量大面广,但普遍位于城区边远地段,交通等配套都还有待发展。据记者了解,有的城市一度在前几年出现过上千套经济适用房被弃购的现象,主要原因就是很多申购人群觉得不方便。而购买经济适用房动辄也要几十万,有这样的资金实力的人,很多人的期望是“住得好”,而不仅仅是“有房住”。这些保障房要真正能达到“住得好”的程度,还有待于周边配套的加速推进,否则就可能会处于“好看不好用”的境地。
  第二种是针对公务员和“人才”的“专项房”。这些房子,地段普遍比较好,有的还处于市中心黄金地段。价格和经济适用房差不多,普遍比周边商品房低好几倍。据了解,那都是省市政府利用自有土地开发的“公务员专项房”,按照经济适用房的低价,只出售给公务员,而且随着职务的升迁,还可以以旧换新、以小换大。其性质属于房改房,不受“经济适用房5年后才可以出售、收益要按比例上交政府”的限制。
  前几年,东部一发达城市市中心黄金地段,省级机关开建“专项房”,工地现场墙上刷有“省级机关经济适用房”字样,立刻被网民拍照后放到网上论坛,质疑为啥在这样的市中心会有“公仆经济房”,还有网民把分配名单贴到了论坛上,都是省级机关厅局级领导干部,引发强烈反响。后该墙面又涂掉“经济适用房”字眼,改刷成“XX号工地”。但不良影响已经造成。有些“有能力”的单位还利用早年拿到的土地,给职工集资建别墅,也曾被网民发帖揭发。

  真正体现住房保障的公益属性

  据了解,类似的情况在全国不少城市都存在,有的省市有公开的“公务员小区”,公务员在已经分过房改房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公务员小区”按照级别再低价分房。最近农业部分房引发热议,成为网上热点新闻,就是触及到了这一问题。
  以言论大胆出名的房产商任志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在北京的政策性住房里,不公开、不透明、不面向社会的,大概要占到四分之三,面向社会大概只有四分之一。从2005年到2009年,北京共有7000多公顷的土地,面向开发商的只有2000多顷,有将近5000多公顷是用于政策性保障,实际上政策性保障的用地大于开发企业用地接近于三倍。他说,所以保障性住房记者说少,政府说很多,但是老百姓说不知道在哪儿。
  不少网民针对类似问题指出,福利分房早已停止,保障房应该不分阶层、身份,完全面向全社会,以经济收入作为申购的唯一条件,才能真正体现住房保障的公益属性,利益集团在住房问题上“各显其能”,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任。在如今的舆论环境下,这种“住房不公”现象很容易成为网民关注、抨击的焦点,引发公共舆论事件。
  保障房“两张皮,两个市场”现象,只是我国房地产发展历史和现状很多复杂问题中的一项而已。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由于制度和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土地、住房的领域有着各种各样黑色、灰色的故事,无数人合理或不合理的利益纠缠其中,单位、个人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协商、谈判、抢夺、屈服、压制,构成了中国无数家庭的悲喜忧欢。
  在政策、法制越来越健全的今天,如何面对并合理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建立一个和谐、可持续的制度体系,从根子上破解保障房发展难题,促进我国住房市场全面、协调、科学发展?值得有关部门深入研究、高度重视、尽快解决。

  相关稿件
· 穷国富国多种办法提供保障房 2010-05-14
· 青岛:保障房与限价商品房配建比例不低于20% 2010-04-30
· 今日观察文字实录-给保障房更多保障 2010-04-23
· 给保障房更多保障 2010-04-23
· 数百官员入围保障房有"权力互换"之嫌 201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