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推动我国电力工业跨越发展
    2008-11-18    本报记者:王莉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8中国国际电力电工展日前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行业巨头及知名企业亮相此次展会。图为一家参展商展出的电网模型吸引观众驻足观看。新华社发(吴长青 摄)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仅分别居世界第八位和第七位,30年后的今天,我国已成为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二位的电力生产和消费大国……30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快速发展。”这是国家电监会主席王旭东在日前举行的纪念中国电力改革开放30年座谈会上的开场白。
  记者注意到,座谈会上,我国电力行业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大型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在回顾电力行业改革开放历程的同时,共同探讨了我国电力工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世界电力发展史上的奇迹”

  “30年来中国电力工业发展之快,创造了世界电力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赵希正用一组数字佐证自己的表述:我国电力装机容量1987年突破1亿千瓦;1995年突破2亿千瓦;2000年突破3亿千瓦;2004年突破4亿千瓦;2005年突破5亿千瓦;2006年突破6亿千瓦;2007年达到7.18亿千瓦,是1978年的12.6倍。30年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以年均9.1%和9.2%的速度增长,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二位。
  赵希正说,1990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仅为美国的20.3%;至2007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美国的68%左右,差距大大缩小。2007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已大致相当于世界前10位电力大国中日本、德国、加拿大、法国和英国5个国家发电装机容量的总和。我国仅2006年一年投产的发电装机容量,就已相当于加拿大、法国、德国和英国这几个国家的发电装机容量。在年投产发电装机容量和发展速度上,我国创造了世界电力发展史上难以逾越的纪录。
  在电力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电力质量也明显提高。一方面是电力结构不断优化,水电、核电、风电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由1978年的3.1%提高到2007年的8.2%。到2007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5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一;核电装机容量885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420万千瓦,且在近几年呈倍增式发展态势。另一方面是电力在节能环保方面取得的进展。2007年我国供电煤耗356克/千瓦时,比1978年降低115克/千瓦时;美国火电机组安装脱硫装置的比例约为32%,而我国这一比例已达50%。
  “就在电力供应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电网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技术等级不断提高。”据王旭东介绍,1978年我国35千伏以上输电线路维护长度仅为23万公里,变电设备容量为1.26亿千伏安,到2007年底,我国35千伏级以上输电线路维护长度已达到110万公里,变电设备容量已达到24亿千伏安,分别是1978年的4.8倍和19.3倍。全国大部分地区形成了以50万千伏为主的电网主构架,75万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已经投入运行。2007年,我国跨区服务用电量为2030亿千瓦时,已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25%,西电东送三大通道累计形成4750万千瓦输送能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成为电力发展的推动力

  改革开放是推动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电力工业所走过的30年,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垄断行业走向竞争,并向市场化目标迈进的一种探索。
  王旭东告诉记者,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以9.98%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电力需求增长迅猛,全国性缺电局面严重,致使企业开工不足,居民生活用电不能保证,电力体制改革提上日程。
  1978年至1988年这10年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第一阶段,在此期间,电力行业开始利用外资,开展国际合作,打破了政府独家投资办电的格局,调动了中央、地方以及外资等多方面积极性,促进了电力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力地推动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
  从1988年到2002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按照公司化原则、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的改革思路,我国电力行业逐步实现了政企分开,并颁布实施了电力法,确立了电力企业的法人主体地位。这被视作电力体制改革的第二阶段。
  21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电力需求进一步高速增长,电力供应短缺状况再度出现,并在2002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发展成全国性、持续性缺电局面。2004年全国先后有26个省级电网拉闸限电,全国最大电力缺口达4000多万千瓦。我国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大幕由此开启。
  2002年按照国务院5号文件要求,电力行业实施厂网分开,组建了两家电网公司,五家发电集团公司和四家辅业集团公司,出台了电价改革方案和相应的改革措施,改进了电力项目投资审批制度。在东北、华东、南方地区开展了电力市场试点工作,设立了电力监管机构,出台了电力监管条例和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强调了行业协会的自律、协调、监督、服务职能,初步形成了政府宏观调控、依法监管,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行业协会自律管理服务的电力体制格局。
  厂网分开后,电源企业形成了充分竞争的市场化格局,我国电力建设全面提速。从2004年到2007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年均增长16.4%,仅用了不到四年时间,就扭转了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到2007年,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基本平衡,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解决电力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还要靠改革

  在纪念中国电力改革开放30年座谈会上,一些专家分析认为,当前中国电力体制依然存在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比如,电力垄断体制尚未从根本上破除,电力市场化改革面临重重阻力,合理电价机制没有形成,电煤价格矛盾依然存在,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整个电力工业发展还面临着资源、环境等多重压力。
  “虽然我国电力工业在30年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仍有一些问题无法回避。”王旭东说,“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情况下,国民经济和电力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
  对此,王旭东认为,一定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我国电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他表示,要抓住当前供需矛盾的关键,加快电力市场建设,引进价格竞争体制,进一步推动跨省跨区电力交易,优化调度可再生能源、核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鼓励高效、环保机组多发电,逐步实现发电企业竞价上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机制作用,实施节能、环保、经济的发电调度方式。
  “电价改革滞后是造成电煤供应紧张,发电企业亏损,电网企业困难的重要原因。”赵希正指出,现行的电价形成机制,没有完全体现资源稀缺的状况和环境保护的成本,电煤矛盾凸显,也表明电价与市场经济规律相悖;而且电价总体水平偏低,使得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杠杆作用不能发挥。他建议,要切实转变低能源价格的传统观念,大力推进、完善电价改革形成机制,建立符合电力市场经济规律的电力架构体系,并通过电价这个杠杆来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实现经济的转型。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电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和完善改革。”王旭东说,比如还要进一步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电力规划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合理规划电源布局,促进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统筹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协调发展电源电网和城乡电网;要促进电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增量与存量发展并举,促进电力节能减排,引导科学合理用电;还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机遇,实施走出去战略,保持电力工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势头。

  相关稿件
· 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增发方案被否决 2008-11-17
· 3M公司推出增容电力传输最新研发产品 2008-11-13
· 发电量首现单月负增长 需求不足难为电力公司 2008-11-12
· 国电电力:电价上调不敌成本上升 2008-10-31
· 中国电力工业30年:令世界惊异的四大巨变 200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