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型校企合作破解石化行业人才短缺瓶颈
    2008-11-11    本报记者:王莉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一方面却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成为摆在各行各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缺乏、职工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同样存在。
  如何破解我国石油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瓶颈?加强企业与高校的联系,加强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松散、一次性的校企合作转变为资源共享、共建共管、互利共赢的紧密型校企合作,这是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给出的答案。

  石化行业亟须高技能人才

  记者在许多石化企业采访时了解到,随着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近年来技术创新步伐的加快,企业技术水平和技术的密集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大型企业生产过程的科技含量与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石化行业对一线员工、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各级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知识更新、管理理念更新、岗位技术培训等一系列任务对石化行业而言可谓“迫在眉睫”。再加上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当前急需两种人才:一是科技研发与创新人才,二是高层次工程应用型人才。
  “但实际上,对员工的培训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难度却越来越大,企业生产现场可供学生实习和员工培训动手的范围越来越少,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实习和培训的效果,不利于人才的选拔。”一位石化企业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按照这位负责人的思路,解决企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不能单纯从企业内部想办法,而是要另辟蹊径,加强企业与专业院校的合作,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带着对石化企业人才短缺的困惑,记者日前来到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进行采访。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院长郭文莉教授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和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这直接导致了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等一系列问题。
  “一方面,石油化工行业技术密集程度很高,对高层次专业人才需求十分强烈,同时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很高;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又出现了就业难,高校存在着潜在的生存危机。其主要原因是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培养规格脱离了市场和企业实际要求。”郭文莉说,高校同样希望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密集型的石油化工专门技术人才。

  紧密型校企合作——培养石化人才的一种尝试

  2005年底,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申报并承担了教育部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一般工科院校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并制定了“回归工程计划”、“行业合作计划”等六大计划。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开始了与燕山石化公司的紧密型校企合作。
  什么是紧密型校企合作?面对记者的提问,郭文莉言简意赅:“紧密结合的校企合作应该是互利共赢、共建共管、资源共享。”
  “紧密型校企合作首先就是要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乃至多赢。”郭文莉说,学校和企业作为不同的社会主体,其对效益的关注点大不相同。因此,校企紧密合作的前提就是找到共同的利益。近年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工程教育中心与燕山石化人力资源部及其下属的仿真中心和教培中心按照“产权明晰,权责对等”的原则,共同投入适量经费,共同规划,共建共享,改造了原有的仿真生产装置,共建了工程实习车间,共同改造生活服务设施,共同设计培训项目,这些“一体化”建设思路,实现了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的双赢,从而使得校企合作日渐紧密。
  “紧密的校企合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分层递进,这样双方的合作会愈加紧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副院长韩占生向记者介绍,首先是要实现资源共享。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与燕山石化公司通过对仿真生产装置的共建改造实现了这一目标。
  此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与燕山石化通过共同改造PLC技术培训实验室和建设机泵拆装车间,将企业工程培训模式和理念引入到学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又通过共同建设大型机组,将学校的教学实践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环节中。
  “大型生产机组是化工、石化、炼钢、电力等行业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投资大,维护费用高,且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不可小觑。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采用了设备状态监测和诊断系统,以实时检测机组运行状态并采取合理的控制和维护方案。”韩占生告诉记者。然而,目前在大机组监测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具有过程机械和仪表监测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导致监测系统很难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可以说,大型生产实习机组的运行和维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紧密校企合作的方式,则可以解决或者缓解这一问题。
  “学校还计划利用燕山石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校的学术优势,共建科研开发中试基地,为企业未来的创新和发展服务,而这也正是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下一步在校企合作中探索的方向。”韩占生如此表示。

  共建共管 培养人才 实现互利共赢

  紧密的校企合作使得一所高校培养人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郭文莉向记者介绍,在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燕山实习校区接待学生实践教学的能力从同时接待300人增加到500人,受益的专业达到21个,受益的学生达到每年2000人。与此同时,燕山实习校区在满足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师生工程实践教学需要的同时,也为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24所高校在燕山石化的实习提供了后勤保障服务,实现了校区服务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然而,紧密的校企合作并非只是表面上的资源整合、共建共管,还必须有制度上的保障。郭文莉提出了“双主体管理组织架构”。所谓双主体管理组织架构,就是在双方共赢的前提下,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工程教育中心、燕山石化仿真中心和教育培训中心为基础,在双方高层领导和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建立高层领导、职能部门和基层组织间经常性的沟通协调机制,每月召开例会的例会制度;成立校企合作共建的执行机构——燕山实习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双方主管领导担任,实行双主任制,以加强组织领导。委员由双方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的领导出任,具体负责校企合作教育基地的日常运行管理……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组织成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与燕山石化紧密合作培养石油化工人才的重要保障。

  相关稿件
· 油价大跌中石油中石化还在等什么 2008-11-06
· 石脑油价格暴跌石化需求严重萎缩 2008-11-04
· 商务部紧急调研我国石化钢铁企业亏损情况 2008-11-04
· 中国石化今年前三个季度净利润下降63.7% 2008-11-04
· 广东省惠州港大型石化炼油码头项目获批准 2008-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