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师]克里斯滕森:因“颠覆”知名
    2007-05-28    赵娟    来源:经济参考报
  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影响学界近百年的创新理论,为发展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80多年后,管理学界一位大师提出了著名的“颠覆性创新”理论,颠覆了整个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并使自己获得“颠覆大师”美誉,他就是克莱顿·克里斯滕森(Clayton M. Christensen)。
  1953年,克里斯滕森出生于盐湖城,22岁杨百翰大学经济系毕业,并以罗德学者身份进入牛津大学深造,获得应用经济学硕士。之后,他又在哈佛大学相继获得哈佛商学院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任职波士顿咨询公司顾问和项目经理。1984年,克里斯滕森与麻省几位教授共同创办了高科技制造公司——CPS,并亲任董事长兼总裁。1992年,克里斯滕森重返哈佛获得工商管理博士后学位,并首创了创新管理学科。
  克里斯滕森认为,创新有两种:维持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维持性创新以挑剔的、高端产品消费者为目标,使企业沿着既有的改进轨迹移动;颠覆性创新则是引入与现有产品比较更为简单、更加便捷与廉价的产品。1997年,在第一本著作《创新者的困境》中,克里斯滕森提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擅长于维持性创新,但由于他们总遵循原先的创新途径,不是去开发颠覆性技术和产品,在面临颠覆性创新时往往会失败。许多优秀的企业曾经被人们崇拜并效仿,但是最终却在市场和技术发生颠覆性变化时丧失行业领先地位。
  2003年,克里斯滕森在后继之作《创新者的解答》中,对上述现象给出一个看似悖谬,实则合理的结论,那就是良好的管理导致了这些企业的颓败。克里斯滕森认为,老牌企业不能成功应对颠覆性变化,是因为其原有的能力只够进行维持性创新,即通过改进原产品和服务留住主流客户,“它们不得不取悦于最有价值的客户,而且别无选择——它们受到重力一样的力量牵引走向末路”。颠覆性创新则通过推出新产品或新服务开创全新的市场,如柯达照相机、贝尔电话、施乐影印机等。
  除了创新管理领域,克里斯滕森对商业战略也颇有研究。他认为,当今的战略家们受限于时势,推崇的是戴尔及思科这样的大公司,但没有意识到这些公司的成功有很强的时间性。历史的教训是:企业的成功是转瞬即逝的,IBM 20世纪70年代的“垂直整合”模式今天就会碰壁。同时,他还将颠覆性理论引入了MBA的教育领域,认为传统的商学院正面临着企业大学及短期培训班的挑战,因为后者具有更专业、更实用、更快捷、更经济的优势。
  克里斯滕森在管理思想领域成绩斐然,他的《创新者的窘境》一书荣获1997年度“全球商业书籍奖”,后期著作《破坏性技术:逐浪之道》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管理史上的奠基之作。2005年,克里斯滕森曾对中国企业进行过一番“诊断”。他认为,“中国拥有培育颠覆性创新技术的最好土壤”,中国的大型企业切莫盲目自信,要警惕来自于中小企业的颠覆性创新的威胁。
  相关稿件
· [管理大师]安索夫:战略管理理论鼻祖 2007-05-21
· [管理大师]特劳特:开创“定位的时代” 2007-04-30
· [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建立管理过程学派 2007-04-23
· [管理大师]尤里奇:开创人力资源概念 2007-04-16
· [管理大师]梅奥:把管理理论领入行为科学 2007-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