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发行过半二级市场冷至“冰点”
    2009-06-19    本报记者:方家喜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截至目前,地方债发行总额达1419亿元,已占到全年2000亿元计划发行量的一半以上。然而,目前已经上市的数只地方债相继跌破发行价,二级市场交易量则基本为零。有关专家认为,近期地方债在二级市场频频出现“零成交”,一个重要原因是受股市继续上行的预期影响,导致整个债券市场交易不太活跃。一些机构则认为,如果要实现地方债交易活跃,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

    发行量占全年七成 

    据记者最新统计,从3月27日至6月18日,财政部已先后代理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行29期地方政府债券,为地方政府筹集资金1419亿元,发行量已占全年七成。
    财政部此前称,从到5月底的26期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情况来看,投资者认同地方政府债券信用,各期债券发行利率与国债接近。从招标结果看,各期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接近同期3年期记账式国债二级市场收益率,最大差值仅为9个基点。与此同时,地方债发行情况反映了债券市场的正常波动。3月底至5月中旬,债券市场总体呈现先跌后涨的走势。地方政府债券随之波动,在4月中旬以前发行利率略有上升、投标倍数略有下降,4月下旬以来表现出发行利率下降、投标倍数回升的趋势。

    多只地方债“零成交” 

    对于近3个月的地方债发行,财政部曾表示,目前地方债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主要集中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托管量极小,因此社会公众关注较少。从最初几期交易情况看,地方政府债券与记账式国债相比处于正常状态。
    不过,最新银行间债市交易情况表明,最近几期地方债大部分品种只有上市首日的成交量较大,在平常交易日则鲜有成交。而在交易所市场,地方债更是乏人问津,绝大多数已上市地方债至今仍保持“零成交”。据统计,截至目前已经上市的近20只地方债相继跌破发行价,二级市场交易量则基本为零。
    财政部财科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说,近期地方债在二级市场频频出现“零成交”,一个重要原因是受股市继续上行的预期影响,导致整个债券市场交易不太活跃。因此,地方债券出现“零成交”很正常。
    “地方债一二级市场交易之所以反差明显,主要源于一二级市场定价方面存在差异,也就是配置型需求的定价机制与交易型需求的定价机制不一样。”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管圣义博士分析说,在一级市场,主导定价的是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债券承销团,当前的资金面相对宽松,投资配置压力较大,由于其资金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地方债的招标利率虽然低但是加上免税效应,从配置需求上看仍有吸引力,因此基本上是放在投资账户长期持有的。但在二级市场,更多以中小商业银行、券商为代表的市场机构资金面则不那么“宽松”,加上资金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地方债券的低利率对该类机构而言吸引力不强,对该类债券的配置需求较弱。由于利率较低,单期发行量较小,交易型机构也难以从二级市场获取价差,所以地方政府债券在二级市场流动自然较低。

    期待市场化改革

    机构研究报告认为,如果要实现地方债交易活跃,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而要让地方债得到市场的认同,根本之道就在于从改变目前的发行方式与利率标准两个方面下手,实现真正的市场化。
    一方面,地方债的发行要实现市场化。发行地方债是为了解决地方政府的资金缺口,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方政府之间的资金缺口情况千差万别。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方债的发行却采取了事实上的“普惠制”。
    然而,几十亿的发行规模对于发达省份所起的作用可能只是锦上添花,而对于欠发达地区又明显是杯水车薪。由于地方债的发行审批权仍在中央,这种“普惠制”的发行制度使地方债成了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作出的“红包派发”,投资者看不出这些名目繁多的地方债的优劣高下。
    另一方面,地方债的利率要实现市场化。目前,各地发行的地方债,虽然在利率确定上采用的是市场化招标,但由于各种非市场因素的干扰,最终得出的利率都很低,3年期债券的平均利率水平在1.8%左右,而目前的同期储蓄利率是3.33%,两者相差太大,地方债作为一种安全性比储蓄差的投资品种,这样的利率水平是违反价值规律的。地方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利率市场化。

  相关稿件
· 安徽:地方债出现“零成交” 2009-04-27
· 地方债呼唤二级市场地方债基金 2009-04-16
· 财政部官员就代理发行地方债券有关情况答问 2009-04-16
· 地方债利率明显呈现出逐步上行的趋势 2009-04-15
· 地方债券有深远的财政管理意义 2009-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