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消息"发酵" 沪指站上2500点
    2008-08-21    本报记者:张汉青    来源:经济参考报
  8月20日,在政府可能出台经济刺激方案,以及证监会“二次发售”解决大小非问题等诸多朦胧利好的刺激下,沪深股市出现了近期少有的大涨行情。其中,上证综指收涨7.63%,报2523.28点,这是继今年4月24日下调印花税以来单日最大涨幅(当天收涨9.29%)。
  对于股市的大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利好传闻集体“发酵”的结果。当天无论是在宏观经济层面还是资本市场本身,均传出了提振信心的利好消息,这给脆弱已久的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
  知名国际投行摩根大通的一份报告,在A股市场中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浪。这份报告称,奥运后中国政府将全力刺激经济增长,政府决策层正在审慎考虑一项总金额约为2000亿至4000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包括减税、稳定国内资本市场和支持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等措施。”
  证券咨询机构广州万隆的分析师表示,“显然,这一消息打开了机构投资者的心结之一:对未来经济过度悲观。”大半年以来A股市场的靡迷不振,和大小非减持、对未来经济过度悲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发生一些重要事件,打破这两大怪圈,市场才能扭转颓势。
  在资本市场本身方面,也有一些消息颇为吸引眼球,其中就包括管理层在大小非解禁时引入“二次发售”机制和融资融券即将启动等等。报道业的利润增长点,因此,提振了各路资金对券商股的利好信心。再加上融资融券的政策预期,券商股成为当天大盘止跌反弹的头号功臣,中信证券等全部封死涨停。同时,银行、保险等也不甘落后,中国银行、中国平安暴涨。另外,有色金属、地产、运输物流等处在涨幅榜前列。
  分析人士指出,周三关于各类利好的传言,引发了资金热情。但是更应该看到,当天的大涨是投资者在近期持续下跌压抑下的一种释放。
  “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应该坦然对待市场的各种传闻,既不要因为各种利空传闻跟风恐慌,也不能因为各种利好传闻而盲目乐观。”东海证券高级分析师王兴俊如此表示。王兴俊说,当经济运行中出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时刻,尤其需要一个健康活跃的股市来稳定人们预期,从这点看,通过各种手段促进股市稳定已经十分重要。
  目前,股指经历了连续暴跌后,已经具有相当的投资吸引力。首先,我国资本市场的估值达到了近13年以来的新低水平,投资价值已相当明显;其次,8月份限售股解禁压力也在近日得到较大的消化,短期限售股的做空压力大大减弱;第三,近日政策面的支持也逐步加强中,使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逐步收服。
  尽管如此,不少专家还提醒,在经历了突然的大涨之后,还是应该保持理性的头脑。特别是关注相关传闻实现的可能性,以及相关部门的官方表态,在目前股市依旧没有摆脱前期颓势的情况下,要警惕市场有关方面通过传闻拉高出货的可能性。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