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黄:宏观调控是银行调整信贷结构的良机
    2008-03-25    本报记者:刘振冬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方面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和严格的信贷控制,另一方面是自身商业运营的盈利压力。对于国内的商业银行来说,在宏观调控背景下,如何调整自身信贷结构成为摆在其面前的一道课题,就此记者采访了建设银行首席风险官朱小黄。
  “经济周期上行的时候,银行的日子还算好过,所以也就感受不到信贷结构调整的紧迫感,没有动力和压力去主动调整信贷结构。”朱小黄告诉记者,现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使建行深切地感到了结构调整的压力,贷款规模的不足迫使银行把有限的资源投向最有效益的行业、客户和产品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宏观调控为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他说。
  据介绍,因为主动调整信贷结构,控制新增贷款规模,建行的信贷投放在满足经济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同时,也较好地落实了宏观调控政策和监管部门的要求。2007年,建行新增人民币贷款严格控制在人民银行下达的3500亿元新增规模之内,是惟一一家完成总量控制目标的国有控股银行。今年前2个月,建行各项贷款余额31773.4亿元,比年初新增1028.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少增140.8亿元。
  同时,信贷结构的调整也进一步优化了建行的资产质量,截至去年末,建行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分别较年初下降14.43亿元和0.59个百分点。
  据朱小黄介绍,为了贯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建行持续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目前,已制定了煤化工、医药、造纸、煤炭、铜铅锌等5个行业信贷准入退出政策,拟定了钢铁、水泥、电解铝、焦炭、纺织和汽车等6个行业的客户准入名单,严格限制向“产能过剩”、“高耗能、高污染”等调控行业和房地产业的贷款投放,加大贷款回收和退出力度,行业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朱小黄告诉记者,建行今年还将制定更为严格的信贷结构调整政策。一是对于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明确限制或退出的行业进行严格管控。特别是已经被管理部门“点名”的行业或客户,环保或能耗不符合标准的项目等,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准入,存量贷款也要抓紧清理回收。二是对不良贷款率高于10%的行业实施全行业退出政策;对不良率在5%至10%的行业,大比例、有选择地退出。三是对发展前景不看好、或者是很有可能出现全行业亏损的行业,制造业中从事低附加值产品生产的客户,实施压缩退出。四是对某些区域内风险很高的行业,也要针对这些区域严格限制信贷准入。五是积极鼓励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
  “实际上,建行信贷结构调整的过程是一个新旧市场和客户的替换过程,只要合理操作,妥当安排,不会影响当期盈利的增长。”朱小黄说。
  对于宏观调控给商业银行运营带来的影响。朱小黄表示,宏观调控虽然对银行近期的资产质量有一定负面影响,但从长期看,对经营的促进作用将是明显的。宏观调控可以减少银行经营的周期性、结构性波动风险,保证银行业的长期稳健成长。而且,宏观调控也为银行调整信贷结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银行贷款增长较快,其高速扩张的风险容易被掩盖。一旦经济景气下降,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因调整造成的经济波动会使大量贷款成为坏账,导致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集中显现。”朱小黄说,建行做过的压力测试显示,国民经济波动一个百分点,其对建行资产质量的影响将达0.38个百分点。
  相关稿件
· 中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何在? 2008-03-24
· 华龙证券分析师:股指已进入低风险区域 2008-03-24
· 八成基民近两年入市 对于市场风险认识不足 2008-03-24
· 樊纲:政府调控使经济风险降低 2008-03-21
· 河北:加强对进京涉奥食品的风险监测 2008-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