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理财有绝招
    2007-01-10    徐建凤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刚退休那会儿每天除了带小孙子,就是和老朋友们下下棋,日子过得很乏味。前两年偶然接触了股票,家里有点儿散钱,就小玩了几笔,收益还不错。”退休在家的李大爷对笔者说,“退休了突然清闲下来很不舒服,就想寻求点儿乐子。”老人一脸慈笑。
    理理散钱,钱又生钱。打发了时间,顺便还赚了点儿钱,一箭双雕,何乐不为。鉴于中老年人的年龄特点,理财的基本思路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获得稳定收益。集中投资虽然可能可以带来高收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旦赔本,则多年积累的养老钱可能会被大幅度侵蚀。因此,分散投资是最有效的办法。

银行储蓄:安全灵活

    与基金、股票等理财方式相比,储蓄的收益率相对较低,但其方便、灵活、安全的特点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深得中老年人的欢心。
    目前,银行储蓄主要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大额存款、积零成整、定活两便以及通知存款、教育储蓄等几种方式。同样是存款,掌握一定的技巧,选择不同的方式,获得的收益也就不一样。
    若全额资金长期不会动用,不妨选择整存整取定期储蓄。但存款期限不宜过长,因为储蓄存款还有望升息,一年定期最佳;若属暂时闲置资金,不妨存“通知存款”(五万元起存),该存款取用方便,且收益高于“定活两便”及半年期以下的定期存款。对于不足五万元的应急钱,一般人往往选择存活期或定活两便,实际上这部分钱存三个月定期(并约定到期后自动转存)最合算。如果有子孙尚在接受教育的,可选用一部分教育储蓄,既有定期储蓄收益,又能享受利息免税待遇。
    储蓄作为理财方式,优点是保证了资金的安全以及实现了资金的保值,最大弱点就是收益比其他理财方式低,除本身利率较低外,还要征收20%利息所得税,如果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储蓄的实际收益很低,因此储蓄作为理财方式的意义不是很大,实现资金增值还是要通过其他理财方式。

国债:收益稳定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风险低、流动性佳的国债也不失理财的好选择。
    按券面形式,国债大致可分为无记名式(实物)国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三种。三种国债相比,各有特点。在收益上,无记名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要略好于凭证式国债。在安全性上,凭证式国债要略好于无记名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后两者中,记账式国债安全性又略好些。在流动性上,记账式国债略好于无记名式国债,无记名式国债又略好于凭证式国债。
    一般来说,无记名式国债更适合金融机构和投资意识较强的购买者。中老年人若仅为丰富业余生活,不推荐投资无记名式国债。综合比较,具有一定收益、流通性强的记账式国债是不错的选择。

基金:风险较高

    按照投资目标的不同, 基金可以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股债平衡型基金以及货币市场基金。
    由中老年人年龄特点和承受风险特点来看,可以考虑货币市场基金,或以债券基金为主,以求取得比较高的资金变现性和近期收益。尤其是货币市场基金,“零认购费率”和“零赎回费率”进一步降低了投资的成本,提供了更多的短线收益空间及良好的流动性。
    对股票型基金有特别爱好的中老年人,如果手中资金属长期资金,比如三至五年的闲置资金,在对市场有较大把握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选择中长期增值潜力较高的股票型基金。

保险:生活必需品

    在保险业界,可供中老年人选择的种类非常有限。国内保险公司一般都把投保年龄限制在65周岁以下,而养老保险、重大疾病险则将年龄限制在60周岁以下。即使未到投保年龄上限,但只要过了50岁,保险公司就会要求投保人到指定的医疗机构接受体检,有一、二项体检指标不满意,投保要求便会遭拒绝。
    适合中老年人选择的保险形式相对较少,一部分原因是保险公司针对老年人的险种少一些。更主要的是认识不足,大多数人认为老年人买保险费率相对较高,不划算。从保险的功用来看,在中老年人生活中,保险不再是用来赢利的手段,而主要是资产管理及合理分配,保证在每一年都有合理的钱使用,不是最多,而是最合理。
    从目前市场上的老年险产品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意外伤害保险,另一种则是一些保障年限相对比较长的长期寿险产品。鉴于中老年人往往希望花少量的钱买到更高的保障,因此就要到一些保险公司专为中老年人设计的细分市场中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保险。
    从今年新出的产品来看,阳光财险推出的“老益壮”骨折医疗保险,定位50到85岁人群,不需体检即可单独承保的骨折定额给付保险产品,并首次将最高承保年龄延长到85岁;首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中国人保健康推出了关涉老年人长期护理的保险,开启了我国目前尚属空白的长期护理保险市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