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止于透明
2011-08-08   作者:王迎晖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王迎晖

  上两周,虽然有多起重大事件接踵而至,但是以“谣言”为标签的两起事件仍然挤进了媒体的重要位置。
  一是“听闻打假传言,银川三千家商户关门歇业”;二是“深圳一楼房被传土地使用权到期无偿收回,引发业主不安”。这两件事之所以引人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它们都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谣言”来的蹊跷,从中暴露出政府工作存在的问题。
  银川这件事很有传奇色彩。7月30日,宁夏银川市开始流传国家有关部门来银川暗访产品质量、重罚违规商户,处罚金额可能达到几十万的消息,近3000商户闻讯关门歇业,以避风险。
  深圳这件事也是传言引起的。7月底的某一天,深圳南山区金桃园大厦一期已经入住的1000多名业主收到消息,拥有红本房产证的住房到期后“政府将无偿收回金桃园大厦地块使用权,本地块上建筑及其他附着物也由政府无偿取得”。
  对于银川这件事,笔者觉得,谣言的力量自然来自于售假者心中有鬼,但更主要的来自于当地监管工作的不透明。为何这些商家不怕本地监管,独独害怕中央有关部门的监管,仅仅是听说中央的检查罚款力度更大些吗?恐怕不是,这只能说明当地监管者平时执法存在问题,甚至为了从监管权力中寻租,故意设置执法的模糊地带,以罚代管,养鱼执法,暗地交易,从而使执法不规范,执法不透明,执法失去公信力。当售假商户花小钱可以消灾,售假得到安全保障时,商家会认为政府的政策对假货有利,对真货无利,于是劣币驱良币,真货就会越来越少,假货越来越多。一旦有“真的检查者”要来的谣言,大家都关门闭户。
  而对于深圳这起风波,政策的模糊和工作的不透明更是罪魁祸首。虽然事后深圳国土局澄清说传言没有根据,但是当初有关部门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向业主说明白,无疑是“谣言”流传的原因。而“土地使用权七十年大限”在政策和法规上的模糊,更是“谣言”产生的根源。
  谣言对经济的影响,从来都不会带来正面效益。谣言会给市场带来不安;会让市场参与者犹疑不定,甚至错判形势;会增加交易成本,给各方带来或大或小的损失。据当地监管部门称,银川商户歇业几天,已经带来几千万元的直接损失;深圳传言不仅给金桃园的业主带来不安全感,而且让全国业主不安。
  谣言固然可恶,但这两起谣言事件的板子很难打在谣言的制造者身上。就像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一样,市场上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谣言。当地政府本身的工作没做好,甚至法律都有模糊之处,不透明,不规范,市场参与者因为对自己有重大利益关系,自然会产生恐惧心理,自然要自己“瞎琢磨”,然后传播,于是形成谣言。
  有人说“谣言止于智者”,但是你要让市场参与者都成为智者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市场中的消费者和中小商户,他们在信息获得和资本实力上都是弱势群体,当信息混乱的时候,他们最容易产生恐惧感,而恐惧感正是谣言的温床。谣言止于智者是小农经济的箴言,在现代社会,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甚至是无聊的。谣言应该止于政府的透明度。这应是当前政府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首要内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宗庆后澄清:娃哈哈收购武汉中百系谣言 2011-03-25
· 让“抢盐”谣言不攻自破 2011-03-21
· 股市也要防止谣言惑众 2011-03-19
· 科学击碎谣言透明消除恐慌 2011-03-17
· 央行否认周小川外逃 投资巨亏将受处罚是谣言 2010-09-02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