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何妨多些淡定
2011-07-06   作者:陈晓彬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陈晓彬

  有迹象表明,货币政策可能有所松动,先知先觉的股市投资者似乎有所察觉,股市也因此突然大涨了两天。至于货币政策是否能真的有所松动,局外人实在难以猜到。
  笔者认为,当遇到突然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或者其它可能引起国内外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的天灾人祸时,宏观调控决策应该见事早,出手快。为了稳定形势,稳定人心,有时采取一些过点儿火的应急措施也在所难免。但是,当突发事件结束,国内外经济进入相对漫长的结构调整期后,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应该放在结构调整上,对于短期的经济波动或失衡现象,应该多些淡定,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多作用。
  在西方经济理论发展过程中,早期占统治地位的古典学派认为,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完美的制度,能够自动调节经济,使其达到均衡状态;二战后一段时期,认为完全的市场经济并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理想状态,政府应进行宏观调节的凯恩斯主义学派成为主流;上世纪70年代后,反对政府宏观干预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兴起,对西方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产生了较大影响。如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宏观经济政策仅在突如其来的事件发生时,人们预期失误的条件下才会取得期望的结果。如果假定政府的政策是有规则的,人们会准确预料应有结果,从而会采取相应措施以抵消政府政策的作用。
  从西方经济的发展及实践过程看,“大萧条”、“9·11”以及最近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如果没有政府的及时干预措施,西方经济很难挺过去。而二战后一段时期,西方经济得以避免再次出现大萧条,实现了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应该说,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调控政策确实发挥了作用。但这也并不能完全归功于这种宏观调控,还更应看到西方各国在完善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结构、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这对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采取了包括财政和金融手段在内的紧急措施,来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局,这是必要的。进入“后危机”时代后,由于财政政策受制于预算制度,不能随意变动,相对灵活的金融手段就承担了宏观调控的“给力”角色。有细心人统计过,今年以来,央行每个月提高一次准备金率,两个月提高一次利率。
  国家统计局的总经济师日前在公开场合表示,“当前中国经济仍具平稳特征,既没有过热,也没有出现大幅度下行,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仍是通胀。”既然如此,宏观调控能不能淡定些,让市场机制去慢慢化解通胀因素?通货膨胀主要是指消费品价格上涨,而列入统计的中国消费品价格中,食品价格权重很大。食品价格的上涨又多表现为鲜活商品涨价,前些日子是“蒜你狠”、“姜你军”,如今轮到猪肉了。实际上,从“蒜你狠”到“蒜你贱”的变化过程中,很难感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但是不少地方中小企业的经营已经明显感受到货币政策的压力了。如果是通过货币政策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抑制企业主和员工对姜、蒜、猪肉的需求,从而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这样的宏观调控真的该多些淡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调控比二季度更为谨慎 2011-07-03
· 稳健调控是转型之基 2011-06-30
· 提准冲击供给 调控效果存疑 2011-06-27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谢国忠:软着陆可能成为陷阱·[思想]张立伟:中国奶业没有“消费者主权”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