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选战 资历难抵资源
2011-06-17   作者:刘洪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刘 洪

  按照二十国集团曾达成的共识,IMF高层职位遴选有三原则:公开、透明、择优。但在当前“选战”中,瘦弱的法国女财长拉加德一马当先,粗壮的墨西哥央行行长卡斯滕斯步履蹒跚,胜负大局已定。决定胜负的,肯定不是上述“三原则”,而是政治资源。但政治决定一切,却也可能成为新摩擦的滥觞。
  IMF“选战”本应是“三驾马车”共行,除拉加德和卡斯滕斯外,还有前以色列央行行长费希尔。如果简单遵循“遴选 ”三原则,结果还很可能是费希尔胜选,卡斯滕斯第二,拉加德列第三。其中道理也很简单,拉加德虽为法国财长,经验丰富,但她律师出身,缺乏关键的金融学历。而费希尔和卡斯滕斯都是业内的顶尖人物,都曾担任过IMF副总裁之职,有经验,有资历。
  尤其是犹太人费希尔,更被誉为经济学界的泰斗,他担任过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担任过IMF的第一副总裁,在任以央行行长期间被《欧洲货币》(Euromoney)授予过“年度最佳央行行长”奖项。而当今美国财金界的两大掌门人——财政部长盖特纳是他的后生晚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博士论文也是在他指导下完成。
  我看到有朋友在评论费希尔出马时曾感叹,“费希尔出手,谁与争锋”。从金融学上可以这么说,但IMF选战是国际政治。因此,费希尔的资深,并不就是他竞选IMF总裁的资本;反之,最不具有专业素养的拉加德胜券在握,就在于她拥有独特的政治优势。
  三人中,拉加德是法国人。而IMF总裁一职,按“传统”都属于欧洲,且过去66年中,一半以上时间又都归属于法国,这是拉加德的先天优势。费希尔虽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两大机构中,美国人按惯例掌控了世行行长职位,因此历来也遵循默契,只取IMF第一副总裁位置。
  在政治上异想天开的费希尔,2001年也曾竞逐过IMF总裁一职,就因为“越位”,而未获美国支持。以欧洲和美国在IMF过半的投票权,得不到两者支持的候选人,再有能力,也只能望职位而兴叹。更何况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宿怨,也让费希尔很难取得后者的支持。于是,在日前遴选候选人时,IMF执董会顺理成章地以年龄因素(费希尔现年67岁,超过选战规定的65岁门槛),将他首先剔除在外。
  如果从国际格局演变来看,在最终入围的拉加德和卡斯滕斯中,卡斯滕斯其实更有竞争力。毕竟,他来自新兴经济体,“皇帝轮流做,今朝到我家”,凭什么IMF总裁就一定得是欧洲人?“金砖五国”不久前联合发表的一份声明就直言。2007年卡恩获任IMF总裁时,欧元集团主席让―克洛德·容克明言:“IMF下一任总裁肯定不会是由欧洲人来担任了。”
  但事实总是胜于雄辩,容克所言,不过是忽悠人的空话而已。多位欧洲领导人已明确表示,欧债危机需要欧洲人继续出任IMF总裁,由此,拉加德振臂一呼,欧洲各国是“赢粮景从”。如此一边倒的形势,让沦为“陪衬”的卡斯滕斯也慨叹,按道理IMF总裁不应该让欧洲人继续担任,但从事实看,“拉加德胜出的可能性更大”。
  三驾马车中,看似最不靠谱的,竟然笑到最后;看似最有能力的,却是第一个出局。从表面看,似乎也不违背“遴选三原则”。但其中的政治博弈和猫腻,却是不言而喻,并可能为IMF日后的摩擦埋下伏笔。
  拉加德的协调领导能力毋庸置疑,但她非专业人士的出身,就让人不由想起世界银行前行长沃尔福威茨。作为美国鹰派的代表性人物,时任美国防部副部长的沃氏,在一片反对声中被美国强行送至和国防毫无相干的世行行长宝座。但结果呢?沃氏因小有瑕疵被群起而攻之,最终不得不选择辞职。被欧洲送上台的拉加德是否会重蹈沃氏的覆辙呢?或许她更聪明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