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刘易斯拐点”的考验
2011-03-09   作者:陈晓彬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陈晓彬

  全国多处地方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再次引起经济学界关于“刘易斯拐点”问题的热议。尽管学界对这个拐点是否已经到来仍有歧见,但应无疑义的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受到这个问题的重大影响。两会开幕后,不少代表委员虽然没直接使用这个经济学术语,但就与之相关的许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所谓“刘易斯拐点”是指在既有现代工业又有传统农业的“二元经济”发展中国家,工业部门把农业部门由于边际生产率低而产生的剩余劳动力吸收完毕,劳动力供应变为短缺,工资开始快速提高的现象。目前,中国劳动力还有三成在农业部门,几亿人耕种18亿亩农田,似乎离“刘易斯拐点”还有距离。但是,深入分析目前农业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就能发现,向工业部门转移的富余劳动力确实很有限了。“刘易斯拐点”即使还没到来,至少已经逼近了。
  1995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时0至14岁,即现在16岁至30岁的人口有3.22亿。按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说法,“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城乡人口数量大体上一半对一半。那么,这个年龄段的乡村人口大约为1.6亿。据报道,目前农民工有2.4亿人,其中六成左右是“80后”、“90后”,也就是说农村中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差不多都出来打工了。
  1964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时0至14岁,即现在48岁至61岁的人口为4.07亿,在乡村的应该有2亿多。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应该还健在,而且具备劳动能力。但到了这个年纪,几乎没有机会转变为工业劳动力了。
  根据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当时25岁至39岁,即现在31岁至45岁的青壮年人口有4.2亿,乡村人口应该有2亿多。现有的农民工中,除去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其余的1亿人主要是这个年龄段的人,留在农业生产领域的还剩1亿多。这个年龄组别的农业劳动力或许还有一些能向工业部门转移,但不可能再现以往那样的规模和速度了,因为农业生产领域还要靠他们担当生产主力。特别是要考虑到,在中国多山和水稻种植面积广阔的条件下,推广大型农业机械所受到的限制。
  笔者认为,“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或已经逼近,是我国产业结构进步的大好事,并能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强大的动力。在可以无限获得廉价劳动力的条件下,扩大生产规模、进行低成本竞争是企业必然的选择。而一旦劳动力短缺、工资成本快速上升,不必“红头文件”的动员,企业自然会走上更强调技术含量的集约型发展方向。
  但是,“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也将给中国未来发展提出种种挑战。例如,“50后”、“60后”农民,无望进城务工,但在农业生产中还能承担一定的劳动,其庭院经济也对收入不无小补。因此,多位政协委员在记者会上就“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问题回答提问时,都表示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要考虑农民“上楼”后生活成本加大的问题。再如,要维持农业生产稳定,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必须让农业生产的收益足以留住足够的青壮年劳动力。不少代表委员就粮农增收问题提出种种政策建议。笔者相信,在两会代表委员及全社会共同的关注下,中国一定能在“十二五”期间成功应对“刘易斯拐点”带来的考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我们已经从‘刘易斯拐点’往外走了” 2011-03-04
· [博客]刘易斯拐点还未来到 2010-08-26
· 中国经济尚未到达“刘易斯拐点” 2010-08-13
· 中国是否进入“刘易斯转折点” 2010-04-22
· 刘易斯:被自己人“干掉” 2009-05-20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