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 此其时矣
2011-02-15   作者:陈晓彬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陈晓彬

  公务车制度改革,人们已经议论了多年,有些地方也进行了试点,但一直没什么大进展。以往车改之所以未能成功,是因为与公车制度相关人群的利益关系比较复杂,一时难以调整。最近,一些大城市治理交通拥堵问题已经迫不及待,改革公务车制度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笔者认为,改革的条件现在已经基本成熟。
  十多年前,当人们开始议论公车制度改革时,有能力购买私人轿车的主要还是那些下海经商或买了原始股而发财的人。笔者在京城所结识处长、局长们,靠工薪收入也难买得起、养得起车。但是,毕竟国家经济发展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财力雄厚了,公款置办车辆容易多了;在市场经济还不太完善的情况下,实权部门用权力换几辆公务车更不是难事。尽管国家明文规定,什么级别的干部在用车方面可以享受什么待遇。但有公车的机构,其最高首长即使是科级、股级,平时上下班,应酬往还,属公务?还是私事?恐怕没人真追究。丈母娘要去医院,老婆孩子要去火车站,司机能不“跑一趟”吗?于是乎,“不管什么级,都要坐奥迪”。那时要真取消了公务车,大大小小的官员们看着那些先富起来的人乘车绝尘而去,自己却“徒行”上下班,应酬往还,心理恐难平衡。
  公务车的司机们也是一个人数庞大的既得利益群体。社会上早就有“听诊器(医生)、方向盘、人事科长、售货员”的说法。给党政机关领导开小车是令人羡慕的肥差。领导吃请收礼瞒不过司机,司机们自然时常也得点儿小恩惠;假日闲暇,参加一次办喜事的迎亲车队,谢礼对家计不无小补;更重要的是,这些司机大多是在党政机构中有正式编制的职工,一下子端掉这么多人的饭碗,谈何容易?
  当世界汽车业巨头纷纷投巨资在中国布局设点,取消公务车,他们会做何反应,笔者不得而知。但跨国巨头对各国政府政策的直接、间接影响力,谁也不敢小觑。
  在这种情况下,推行公车改革,牵扯到太多人的现实利益,阻力太大。
  十几年时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快得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竟然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堂堂第一汽车产销大国了。便宜的汽车,仅需三万多元就能开回家。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中等收入人家几乎都能轻松地购置私人汽车;驾驶汽车也不再是专业技能了,现任的局长、处长们哪个没有汽车驾照;随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为机关职业司机安排出路也容易多了。总之,不用公务车,不劳职业司机,公务员们不论是执行公务,还是办私事都能照样“出则舆马”。特别是,取消大部分公务车(不可能全部取消)后,马路上“蜗行”现象可望大大减轻,公务员,普通百姓都能受益。因此,笔者想学林妹妹对宝哥哥说的那句话,对公车制度也说一声,你改了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公车采购怪象:违法指定品牌成通行做法 2011-02-14
· 专家:应限制干部开公车上下班 2011-01-31
· 专家建议:引入国际规则 限制干部开公车上下班 2011-01-31
· 采购25辆奥迪公车引质疑 2011-01-28
· 解决交通拥堵是公车改革的契机 2011-01-26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王迎晖:连续降雪相当于一次加息·[思想]从进口产品量价看结构优化紧迫性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