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让股市成为游资蓄水池
    2010-06-04    陈晓彬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刚刚进入新世纪的时候,就有经济界人士指出,中国已出现资金过剩情况。前几年“流动性过剩”更是成为经济界一时的热词,政府也动用了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治理这个问题。后来,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宏观政策目标转为刺激经济,抵御衰退。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又开始凸现出来。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33.5万亿元,当年12月份货币和准货币(M2)供应量为61.02万亿元。
  3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积累起来的巨额财富和贸易盈余是出现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在可以想见的将来,中国经济还将会快速发展;储蓄率还将保持较高水平;出口和贸易顺差还可能继续增加。因此,除了遇到大衰退等意外情况,流动性过剩很可能成为常态现象。同流动性不足相比,“不差钱”,毕竟是好事。但市场上钱太多了,也会对经济健康发展造成困扰。因为这些超过消费和投资需求的钱,形成了一股四处游荡,寻求保值增值机会的游资。
  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根本方法是形成更多的消费资金,让百姓能过上更体面的生活;其次是形成更多的实体经济投资,在更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基础上从事各项经济活动。因此,要从现在做起,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鼓励民间投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但不能指望这些目标能一蹴而就,还要为眼下的过剩流动性找个出路。笔者认为,股市可以成为比较理想的游资蓄水池。
  按照传统的经济理论,比如货币数量论的说法,流通中货币数量多了,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在农业连年丰收,一般制造业普遍产能过剩情况下,一般日用消费品价格猛烈上升可能性,即通胀的威胁并不严重。从前一个时期情况看,游资可能主要进入了房地产市场。房价暴涨,给整体经济和金融业的未来发展带来巨大隐患,并大大影响了购房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不能不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央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出台,炒房的游资有可能从房地产市场撤离。如果游资流入大蒜、绿豆,或其它什么商品市场,对整体经济的平衡发展和百姓正常消费都可能带来极大的负面冲击。
  如果能把游资引入股票市场,股价上涨,上市公司和股民的资产大幅度升值;券商的佣金和国家的印花税滚滚而来。各方皆大欢喜。当然,游资大举入市,可能造成泡沫。泡沫一旦破裂,只要不是借钱炒股的人,可以老老实实当股东,随着国家经济的继续发展,股市总有让人翻本的那一天。处于实体经济中的上市公司,只要自己有技术、会管理,也不会因股价下跌而影响到实际生产和经营,有实力的大企业还能趁股价低迷时收购、兼并。中国的商业银行现在还不能直接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也没有开办以股票为抵押的长期贷款业务,过剩的流动性流到股市后是广大投资者承担风险,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股市大跌,股民们账面上的资产化为乌有,财富效应消失,或许会影响他们的奢侈性消费。当然,证券行业从业人员的日子也会不太好过。此外,股市下跌对国家整体经济不会带来多大负面影响。这些年,过山车般的中国股市经历了多少次暴涨、暴跌,国民经济照样高歌猛进。
  今年适逢中国股市开市20周年,证券界人士提出走向资本强国。把更多游资引入股市应该也是资本强国的应有之义。至于如何吸引更多游资进入股市,证券界的行家已有很多好建议。笔者认为,除证券管理部门要继续努力完善市场机制和监管制度外,政府各经济管理部门在做出有关自己分管领域的各项决策时,还应该多考虑对股市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