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关键期刺激政策难言退出
    2009-09-04    王龙云    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日在京会见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时说,中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不会改变政策方向”。
    把目光投向全球,进入或即将进入复苏关键期的何止力争“保八”的中国,而温总理所说的不会改变当前政策方向,亦是主要经济体政策制定者的普遍共识。在9月下旬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上,与会各方将就数额巨大的经济刺激方案协调“退出”策略,此前欧盟和美国官员已经表示,“退出”策略有必要进行全球层面的协调,但从基本面来看,目前还不是“退出”的时候,今明两年仍将保持现行的刺激政策不变。
    最近公布的一系列重要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已告别“最糟糕时刻”,按奥巴马总统的话说“美国正行进于经济复苏之路”。德、法、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其衡量经济冷暖的部分指标也有起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利普斯基更直白地指出,全球经济出现了清晰的反弹信号。
    但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目前的经济回暖均处于敏感而脆弱的萌芽阶段,且尚难判断这波回暖是由个别刺激政策引发的短期亢奋,还是已转化为可持续复苏的一部分。再加上失业率等重要指标仍无有效改善(只是没过去那么难看而已),因此任何经济复苏都有可能从“嫩芽”转为“枯草”。正如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判断的那样,美国经济复苏相对缓慢,同时面临着“严峻挑战”。更悲观的预言出自“末日博士”鲁比尼之口,他说世界经济可能遭遇“双底衰退”。
    往前多走一步就迈上复苏坦途,往后倒退一步便再落深渊,这是当前诸多经济体所处的微妙境地。人们既对眼下呈现出来的复苏特征感到欣慰,又对未来难以估量的不确定性忧心忡忡。两种情绪此强彼弱、交替发作,几乎每天都在刺激着政策制定者的神经,同时主导着全球主要市场的走势。
    正是在此背景下,各经济体在未来政策走向上表现得异常审慎,不仅要思考如何继续推进回暖状态下的经济增长,还要想办法去消除不确定因素对未来经济走势的负面影响。就“退出”而言,时机的选择无疑是关键,过早抽身等于半途而废,过晚撤出一会增加各国财政负担二会积聚通胀风险,为更大的经济危机埋下伏笔。具体到每一个经济体,在此关键时期,宏观政策能否自如调整,从短期看,决定着自身将以何种姿态和位置投入到全球经济复苏之中,从长期看,则关乎自身复苏的质量好坏及时间长短,甚至影响到未来数年控制通胀的能力。
    从财政政策看,全球主要经济体用于刺激经济的预算已对2010年有所安排,近期内不会发生改变。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克里斯蒂娜·罗默认为,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会延续到明年,而欧洲主要国家和澳大利亚官员也表示,暂时不会调整现行的紧急经济刺激措施。不过,考虑到首轮经济刺激方案带来的巨大财政负担以及其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效果还有待观察,欧美均认为目前没必要出台第二套刺激方案。
    从货币政策看,继续宽松将成为全球各大央行的基调。获得连任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已经明确表态,当前政策重心仍是刺激增长,因此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超低水平的时间要比预期更长。可以预料的是,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还将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其他发达国家近期赴美共同反思本轮金融危机的央行官员也口径一致,纷纷表示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从他们的表态中,可以猜到两点:一是刺激经济增长重于防范远期通胀,这已在发达国家内部形成共识;二是西方央行对及时回收流动性,在未来有效控制恶性通胀相当自信。
    考虑到各自经济禀赋的差异,在本轮全球经济衰退中受伤程度和补救措施的不同,以及未来复苏进程和通胀程度的区别,中国在此关键时刻的政策选择应以我为主,从维护核心利益出发,将未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重心落于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提升就业之上。温总理在会见佐利克时表示,中国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并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立足当前而放眼于长远,笔者以为,温总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