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跌警示实体经济
防止泡沫过度系列评论之三
    2009-08-21    陈东 赵丹鹰    来源:经济参考报

    19日,中国股市再度大跌,沪指跌4.3%、深指跌4.79%。股市被称为经济活动的晴雨表,如此大幅度、快速度的下跌,莫非在向我们提示着什么?
    8月的中国股市演绎了一波今年少见的恐慌性抛售,楼市则迎来了近年少见的恐慌性抢购。抛售与抢购,透视出投资者近期的迷茫与无奈,也凸显出市场对金融政策的摇摆极端敏感的反应。
    2008年A股暴跌65%。去年年末,众多券商和基金的预测报告大都比较悲观,普遍认为最好持币观望。比较异类的是中金公司的判断:2009年上半年上涨,下半年下跌。
    而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各国争相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以美、英、日为首,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大行其道。中国也大手笔地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10大产业振兴规划等措施,同时还执行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和天量的信贷,A股市场迎来一轮让众多专家跌破眼镜的大幅飙升行情。短短半年时间,上证指数从1月1日的1820点上涨到8月3日的3462点,涨幅达90%,众多个股翻番。在众多投资者的迟疑中,股市在几乎没有调整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波波澜壮阔的逼空行情。伴随着股市的回暖,房地产和大宗商品市场也大幅上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70个大中城市7月房价同比上涨1.0%。今年以来,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已连续五个月上涨。
    资本市场的单边走高引发了舆论对资产泡沫及通货膨胀的担忧,归根到底指向了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股市和楼市的飙升毋庸置疑是“不差钱”的行情,流动性或直白地说钱多是推动股市和楼市飙升的直接原因。
    8月5日央行发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在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5日6日市场反应迅速,股市大幅下跌。7日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出面解释货币政策动态微调的多重含义:“微调”不是对货币政策的微调,而是对货币政策的操作、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节奏进行微调。
    所谓“微调”,一方面是用市场化的手段,而不是用规模控制的办法。另一方面是“微调”,而不是大的调整。尽管管理层一再表明态度,但市场仍做出了极端反应,一连10个交易日,把上证指数从8月4日最高位的3478点,砸到8月17日的2867点,10个交易日,股市下跌600多点,跌幅达17%。一波接一波的恐慌性抛售击溃了本就不稳固的市场信心,也让投资者尝到与泡沫共舞的巨大风险。
    股市有泡沫吗?当然有。即使经历了当前的大跌,目前市场的静态市盈率仍在30倍左右。此前,有机构分析,A股市场的市盈率分布为,0至20倍的个股有56只,20至50倍的个股有527只,50倍以上的有989只。就是说,股价的涨幅其实已严重透支了上市公司未来业绩上升的预期。
    泡沫会破灭吗?肯定会。股市的泡沫是很容易被消除的,此次行情的大幅杀跌其实就是去泡沫化的一个过程。跻身股市的投资者本就应了然投资有风险的道理。市场走向价值回归从道理上说是好事,但有时投资者要为此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
    2009年的股市并不是那么好玩,流动性宽裕那是真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和产业投资也是实实在在的。但投资者也要看到,占着A股半数市值的“大小非”依旧悬挂在股民头顶;一大堆大大小小的、海内海外的、纯新的和半新的公司仍旧期盼着被IPO;站在3478点看,A股近35倍的静态市盈率仍旧领高全球股市。此外,实体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元气,老百姓的收入没怎么增加,就业市场也多半是“被”增长着,客观地看,股市2009年的下半场可能本就不如上半场精彩。
    目前这波金融危机处在微妙阶段,各国金融政策开始摇摆。欧美在争论,是推出第二轮经济刺激计划,还是逐步淡出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这本就是矛盾的两个方向。国内货币政策也在两难中,是对未来可能的通货膨胀提高警惕,对货币政策真的微调,还是继续抗击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下滑和通缩怪圈,这是艰难的抉择。
    对投资者来说,客观地认清当前的形势,等待更明晰的政策指向和统计数据,看看经济是否真的见底,货币政策是否真的转向,再去选择自己合适的投资方向,可能就不再恐慌。既不恐慌地杀跌,也不恐慌地追高,市场也可能因此而稳步前行。
  虚拟经济最终还要受实体经济的制约。股市大跌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实体经济走向的不确定性。对决策者而言,如果能认定这一轮暴跌实际上是“晴雨表”对“挤泡沫”的“提示”,或许对下一步政策制定会有不小启发。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