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悲歌几时休?
    2009-08-20    叶建平    来源:经济参考报

    看多了江河污染,我们担心的是习以为常;听惯了环境悲歌,我们痛恨的是麻木不仁。
    凤翔的伤痛未愈,武冈的悲歌又起。成百上千的生命,刹那间全笼罩在一片阴影中。环境污染屡禁不止,“血色GDP”四处浮动,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无解魔咒呢?
    不管承认与否,人的一切行动,都有逐利的目的。在一种高压的状态下,还有什么能够驱使政府官员铤而走险呢?想来想去其实无它,似乎只有一条:经济贿赂。许多重大事故的调查结果都已显示,几乎每一个重要矿产的背后,或每一个重大排污企业的背后,都与政府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不干不净的关系,让政府的监管体系形同虚设,也让百姓的健康和福祉悬于一线。其深层原因,则是官员的权力依然过大,市场不时得听命于他。
    凤翔县东岭冶炼公司的各种排污是完全达标的,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但仍然不适于人居环境的要求。这说明,许多老标准必须改改了。只考虑其一、不考虑其二,只适合甲地、不适合乙地,只考虑眼前、少考虑长远,这些都是我们在制定有关标准和法则时很容易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对于这种现象,有必要来一个全面的清查和纠正,比如铁路事故的赔偿标准、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和航班延误、生产工伤的赔偿标准等,都面临修改的急迫问题。
    各种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总比行政罚款高出数倍乃至数十倍,这说明,对某些违法行为的惩处还是太轻了。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谁还会愿意做一个老实人呢?这种现象在经济领域是很多的,比如,生产伪劣药品的企业,只要不吃死人,掏个数万元就可以把事摆平;又比如,中国每生产100万吨煤,就会有3名矿工失去生命,是美国的100倍,但矿主每次只是赔一些钱而已,即使搭上几十上百条人命,也顶多坐几年牢。没有重典,是没有震慑力的,既换不来锦绣江山,也换不来和谐社会。
    最后,还有一个观念的问题。许多东部地区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现在都悄悄往内陆地区转移了。东部人认为甩了包袱,中西部居然有人会认为捡了大便宜。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时候,有些地方政府官员可能会觉得当地还比较穷,老百姓还没有那么“讲究”,肚子都顾不过来呢,哪有那么多闲工夫去注意自己的环境,更没有那么高的见识和“觉悟”去保护自己的权利。对付这种愚民做派,当然需要百姓维权意识的苏醒和提高。只要各方的监督力度加强了,各种罪恶行径就不会再钻空子了,血的代价也就会少付出了。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