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下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2009-07-30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刘洪    来源:经济参考报
  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曾回忆说,当年他努力推出战略经济对话机制(SED)时,很少有人认为这会取得成功,美中都有人警告他:当时根本不是讨论经济话题的时机。但保尔森认为,美中间有太多关键话题,不制定战略方向,就不能取得突破,于是最终有了SED,也有了一系列积极的合作成果。
  当年的这种怀疑态度,其实28日召开的中美新战略与经济对话(S&ED)也同样面对。在不久前美国传统基金会的一次研讨会上,研讨的主题就定为“与中国的新战略与经济对话:新的开始还是浪费时间?”在讨论时,部分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对对话抱疑虑态度。
  确实,比起原先的SED,新的S&ED涵盖了政治方面的内容,议题更多了,范围更大了,自然,存在的分歧和争议也就会相应增多。比如,在华盛顿,坊间最近就流传着一系列美国官员内部在S&ED问题上争权夺利的说法。一些朋友就颇神秘地对我说,在谁主导的对话这个问题上,美国国务院和财政部就互不相让,以至于最后都没能确定一个共同的对话地点,而是政治对话在国务院,经济对话在财政部。
  这种流言自然难辨真假,一个两天的对话也确实不可能解决中美间所有的分歧。但从更宏观和长远的角度看,如此大规模、高层次的对话,显然对中美关系是一个促进。在传统基金会的讨论中,我就问几位学者,既然这次讨论的题目相当直白,“那能否请你们简短回答一下,你们认为这是新的开始还是在浪费时间呢?”即使是刚才还有所批评的学者也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对话,肯定不会是浪费时间。
  因为对话本身就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当前金融危机仍在持续、世界面临多种挑战背景下,中美高层官员齐聚一堂,就战略和经济议题进行对话,将有力促进双方相互了解、战略互信与长久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全面发展,也向世界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
  曾担任美国财政部执行秘书长、并亲身参与SED对话的泰娅·史密斯(Taiya Smith)女士就对我说,美中确实还存在一些误解,但通过S&ED,双方可以增进了解,之前SED达成的一系列协议就是例证。尼克松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唐安竹则对我说,新对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有助于推进两国间的合作,而中美关系保持平稳发展,对两国都有利,尤其是考虑到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
  布什政府时期的美国国安会负责中国事务官员韦德宁也认为,在美中一系列不同层次的交往中,没有一个比涵盖双方高层官员的制度化战略对话机制更加重要。双方将能通过这一机制协调彼此的对策,而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许多国际政治和经济问题都与中国息息相关,离不开中国的积极参与。
  当然,作为一个新的机制,S&ED可能存在一些不完善和不到位的地方,也是可以理解的。唐安竹对我说,在他看来,这次对话很大程度上是对中美关系的一个“测试”,对话能否持续且有效进行仍需要双方进行磋商和探讨。Smith女士则对我说,随着中美关系的推进,这种对话的议题设置或机制将会随实际情况出现变化,但对话这个平台将肯定会继续。
  不管怎样,中美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和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加强接触与合作,符合双方乃至全球的共同利益。正如保尔森在先前总结战略经济对话时所说的:直接的对话接触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通过接触,美国和中国才能构建更坚实的双边关系,这有利于我们两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经济。”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