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集团”可能是个伪命题
    2009-05-26    刘洪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美建交已届30年,金融危机更凸显中国的全球影响力,美国舆论和学界中有关中美组成“两国集团(G2)”的呼声渐高。
  最早提出G2理论的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主任伯格斯滕对我说,产生这种想法,是因美中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国家关系,两国利益已无法隔绝,两国理应共同行动,商讨世界问题。
  或许是受了G2的启发,哈佛大学经济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更进一步提出“Chimerica(中美国)”的概念,认为美中应像夫妻一样相处,并加强合作。
  恕我直言,美方学者提出G2或“中美国”理论,最主要的还是看中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比如,在伯格斯滕和弗格森看来,美中在经济上紧密相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美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借贷国。
  同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消费市场,中国正成为“世界工厂”,合作自然有利于双方利益。比如,为帮助美国渡过经济危机,中国应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反过来,美国经济繁荣,中国出口产品也不至于没有市场。
  看上去,这确实是一个双赢的主意,但可能还只是一些学者的一厢情愿。尽管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众所周知,尽管美日欧都承认,离开中国的合作,发达国家无法独立应对目前的世界经济问题,但将中国提升为和美国对等的大国,则是一个牵动各方的大工程。
  在我不久前参加的一次内部研讨会中,刚离任的美国对华政策决策者之一、白宫国安会前亚洲事务主任韦德宁就认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基础就是在亚洲的平衡,如果美中组成G2,无疑将引发美日、美韩关系的调整,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安全。
  美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则表示,美中要组成的是一种非正式的G2,美中应该建立深入的伙伴关系,其关系应该“平行于”美日、美欧关系。布热津斯基说得很委婉,但实际上,他强调的美中G2,是“2”(两个国家),但不是“G”(集团)。
  而世行行长佐利克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则共同撰文指出,当前世界经济依赖于G2,只有中美两国调整结构共同应对危机,才能重塑世界的经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G2,G20也会大失所望。林毅夫对我说,提出这样的建议,是因为在解决实体经济问题方面,中美两国可以起到带头作用,发挥最大的作用。
  从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的种种表现看,美国政府很重视美中关系,认为有机遇更有挑战,但对建立G2关系并不热衷。
  从中国角度看,G2也未必全是好事。从表面上看,G2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但也会挤压中国的战略空间,逼迫中国不得不将有限的资源由国内建设转向国外。
  G2这一概念的过分张扬,也是致命伤。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前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何汉理表示,现在的国际形势是G8都显得太小,所以许多问题要放在G20层面进行讨论,此时提出一个G2,有背道而驰的意味,这一概念甚至还不如只形容中美双边关系的“Chimerica(中美国)”概念。
  G2对现阶段的中美来说,还只可能是一个遥远的“愿景”。就如同中美建交30年来,能发展到目前“关系最好的阶段”,需要两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来。中美关系能否更上一层楼,既取决于美国是否真正把中国看成合作伙伴,有进行深入合作的决心;更取决于中国自身的发展和亚洲格局的变化。中美加强合作肯定是双赢的结果,至于组不组成G2,则是关系全球格局的战略性问题,从目前的多极化趋势来看,具有排他性的G2可能还只是一个伪命题。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