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适合最好
    2008-08-22    徐殿龙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有这样一个关于中国和外国两个老太太买房子的故事:外国老太太早早地贷款买了房,中国的老太太则是攒了一辈子钱再买房。结果,外国的老太太住了一辈子房,中国的老太太一辈子才住上房。许多人听到这个故事后,都感叹外国老太太比中国老太太精明。其实不然,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国情不同。试想,如果让一个中国老太太贷款买房,那么她每一天都会过得不踏实,因为中国人的钱除了平日过日子,更重要的就是救急,还有就是求个心理安慰。正所谓“家有余粮,心中不慌”。如果那个外国老太太来到中国,可以想象,她也会和普通的中国老太太一样。因此,无论什么事,都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都要符合自身实际,只有适合了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要遵循这个原理。不能是看到别的企业有什么标志,做什么广告,喊什么口号,提出什么新理念,甚至制定什么新制度之类,一旦听到收到什么好的效果,不问缘由,不分析自身实际,就想模仿,就照搬过来,那样不仅不能给自己的企业带来好的效果,甚至还有东施效颦,本末倒置之害。
  企业文化体现的是一个企业的个性,千人千面,不可能有相同的企业文化。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的方方面面,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理念,形成符合企业实际的战略目标,形成职工认可的行为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和强势文化,使企业文化真正起到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比如日本企业特别注重团队精神与人品;欧洲公司很强调沟通;美国公司提倡创意等等。在日本,松下公司特别重视领导与职工关系上的和谐、团结。松下别出心裁,在公司总管理处树立一个他自己的形象皮人。如果员工对公司不满意,除了提意见外,还可以抽打这个“松下”皮人,以泄心头之火。松下平时常常以下层意见为是,只有在部属发生困难时,才亲自出马。他认为,“公司繁荣时期,主持者应默默坐着,不要干预公司工作。如果机构遇到了困难,主持者便应亲自指挥一切。”“不满意就打我吧”成为至今没有第二家的企业文化。惠普,与员工永结同心的文化更是感人。惠普有关心和尊重个人及承认个人成就的传统,惠普相信,只要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并相信他们,他们就能做好工作。上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处于萧条困境。1975年初惠普的订货量下降,营业额减少,按常规要解雇10%的员工。但公司仍坚持长期雇佣原则,未裁任何人,而以减少工作时间和下调工资的办法渡过了难关。半年后,订货量逐渐上升,一切又恢复了正常,惠普因长期稳定地拥有高质量员工而受益匪浅。
  在中国,百年老店“同仁堂”,“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不仅仅是创始人传承下来的永久的训规,也是其企业文化的核心体现,而“同修仁德,济世养生”所映射的价值观,更是成为企业内部维持不变的道德规范。同仁堂的企业文化,并没有写成大字标语画在墙上,也没有编成手册强制背诵,但已经生长并扎根在员工的心中。今天看来,同仁堂的企业文化吻合其自身的行业特点与企业特色,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与经营哲学,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更易得到员工的共鸣。
  企业文化不是照搬照抄,也不能照搬照抄,一定是只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讲,企业文化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就像找一双最适合自己双脚的鞋一样,不能光图好看,更要看穿上以后舒不舒服,这样,才能一路走下去,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