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祝福汶川
    2008-05-30    叶建平    来源:经济参考报
  擦干眼泪,掩埋好遗体,顶着暴雨和余震,汶川重新上路。
  我们祝福汶川。经历房倒墙倾的汶川人,住在帐篷里的汶川人,处在堰塞湖威胁下的汶川人,既不幸又幸运。他们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也承载了太多的关切。他们遇上了一个务实又亲民的政府,碰上了一个高效又协调的机制,撞上了一个坚韧又团结的民族,也赶上了一个豁朗向上正在全面复兴的时代。如果时光倒退3000年、300年、哪怕只有30年,这种地震的后果都是无法想象的。
  我们也应该感谢汶川。在撕心裂肺的日子里,我们发现了人性的种种面目,看到了人类的种种态度,感受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情感、特质和应对力,也得到了世界对中国的如潮好评。国旗低垂、举国默哀的三分钟里,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国家意志空前坚定,悲壮坚忍、负重前行的民族精神举世动容。德国《明星》周刊说,中国在救灾中表现出勇敢、毅力和人道主义光芒,赢得了世界的尊敬。彭博新闻社说,中国救灾速度之快、效果之好,全球惊叹!西班牙《世界报》也说,中国表现出的精神与力量将使她在前进的道路上坚不可摧,这是一个摧不垮的民族!
  当然,我们实在不愿意以这种方式去赢取世界的关注,更不愿意以这样的代价来换取这种鼓励和褒奖。我们宁愿平平安安地沉默着,宁愿欢乐祥和地无名着。我们对待赞美的态度,就是清醒,应对嘲讽的行动,就是把自己事情做好。总理已经向世人做出承诺:我们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重建灾区,并将比原来建设得更好!所以眼下我们要做的,就是一边疗伤一边防疫,一边规划一边建设。这里,我们要向未来的建设者们进言几句——
  首先,不能重复“千城一面”的毛病。追求新潮、崇尚“高大全”进而迷失自己,这是许多城市建设中惯有的积习。在这一点上,汶川等地要吸取教训。人们之所以欣赏大连、青岛的绿树红瓦、碧海蓝天,之所以赞叹姑苏、秦淮的小桥流水、翠竹白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对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城市改造的一种失望和心理抵触,也是对逐渐逝去的各种地方文化的怀念和精神坚守。汶川周边有着丰富的巴蜀文化和羌族习俗,完全可以在灾后建设中重塑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说不定,巴蜀深山还可因此而增添旅游新城。
  其次,不能重复地震带上的“海盗船生活”。有人形容地震时,人们像是行走在海盗船上一样。汶川方圆200公里是个地震多发区,历史上已经有过8次七级以上的地震。因此灾后重建不能只考虑规模和式样,在城市选址上也要多动点心思。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选择适当地放弃、适当地迁移。现在不是有些乡镇已经开始移民了吗?离土离乡可能不是一件好事,但比起伤痛和毁灭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最后,不能重复没有防灾意识的教育。据报道,有关部门已经把倒塌学校的建筑材料编号保管,待做出质量检测后将适时公布。这说明,学校的抗震能力已引起政府部门的警觉。今后,我们要在地震频发区上重建教育,就要像国外那样,大幅度地提高学校校舍的抗灾等级,把学校建成当地最坚固、最安全的避难场所。这一点,应该毫不客气地强制推行。对学生的教育,也要因地制宜地开展灾害逃生和救助的培训。我国中小学生中普遍有军训的课目,如果其中能够加上一些这方面的内容,那将是一种功德无量的善举。
  相关稿件
· 汶川县映秀镇开始爆破拆除危房 2008-05-30
· 汶川大地震中房贷损失谁来承担 2008-05-28
· 四川省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最新进展日前发布 2008-05-23
· 汶川地震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2008-05-22
· 北京奥运场馆未受汶川地震影响 2008-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