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并非定式
    2008-01-18    徐殿龙    来源:经济参考报
  提到模式,一些人马上会想到海尔模式、联想模式等等。关于模式,有很多类型划分,比如:按国家分,有中国管理模式,日本管理模式,美国管理模式等;按形象比喻,有青蛙模式,鲶鱼模式等;按企业分,有丰田管理模式,GE模式、华为模式;等等。但模式并非定式,企业要采用什么样的模式进行管理,最好的选择是根据需要,探索自己的模式。
  管理模式,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企业在管理制度上和其他企业不一样的地方,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它包括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也就是企业在管理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上最基本的不同特征。一般来说,不同国家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模式,而且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管理模式决定其管理特征的差异性。如美国管理模式的特点是鼓励个人英雄主义及以能力为主要考核特征的模式,它在管理上的主要表现就是规范管理、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以法制为主体的科学化管理。而日本管理模式的特点则是集体主义为核心,重视人际关系。
  说到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其特点则比较复杂,除了少数管理比较先进的企业如海尔等,已经形成自己的模式,大多数企业仍然处在学习或摸索阶段。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国企业在选择管理模式上普遍存在三大问题:要么“严格”按照一些企业或一些地区所谓的成功“模式”生搬硬套,不敢走样;要么强调“我”的特点,我行我素,一切以我为主,我就是管理,我就是模式;还有一种是盲目追求所谓“现代”管理,走“知识管理”模式。
  这是笔者在一个“优秀”企业的所见所闻:这是一个资金多规模不大,却在同行业中效益最好的企业,该企业总结成功的经验就是严格管理。比如,对机械设备的检查要由干部和职工分四次(每天、每三天、每周、每月)定时、定点进行严格检查,一旦失误则重罚,这样在机械损耗上节约了几千万元,在人力资源和加班支出上也是不菲;另外,又在厂门口挂一面大的电子钟,精确到秒,上班时,只要迟到一秒则重罚,等等。应该说,在这样的“严格”管理下,谁也不敢犯错误,不守纪律,但谁也不敢冒险,谁也不能创新了。在这样的“严格”管理下,人不再是个性化的人,而是机器的一部分或一种,其职能便是在既定的程序内运转。然而,这种“科学管理模式”在上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大变革之后,已经退出了发达国家的经济舞台。原因在于,人之不同于机器的就是创新,就是能解决无数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
  成功的管理者认为,管理无定势,管理的最佳境界在于无招胜有招,不能拘泥于模式。所谓管理无定势,就是管理要讲究“度”,将原则与灵活,理性与感性,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等看似矛盾的管理因素融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模式,虽然为一些企业证明为成功的经验,但不一定适应所有企业,也不可能为所有企业带来成功。因此,模式是解决共性问题的,模式不是模具,更不是定式。一切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做久,要想有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根据企业实际,采取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