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案与行业失衡
    2007-09-14    叶建平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家乐福8名肉类采购负责人因收受供货商贿赂被警方抓捕,隐藏在卖场采购环节中的商业黑洞被揭开了盖子。作为行业潜规则,处于强势地位的卖场向供货商索要各种费用和“扣点”,被认为是企业藐视法律之举,为自身腐败创造了空间。许多人不禁要问:在市场化程度如此之高的商业领域,是谁造就了家乐福等卖场的强势地位?
  我们知道,贿赂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市场上存在着某些稀缺资源。政府官员之所以受贿,是因为他们手中的审批权限让行贿者垂涎;垄断企业的管理者之所以受贿,是因为行政保护让他们可以专营某种产品。但像家乐福这样的卖场,它们有什么稀缺资源吗?应该说是有的。雄厚的资本、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管理体系,使他们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随着布局的扩大而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就是一种排他性的稀缺资源。当这种企业的领先优势愈来愈明显,以至于获得了某种市场支配地位的时候,作为市场的监管者,政府应该怎么办?
  可以说,家乐福这样的企业,正在获得某种市场支配地位。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听到相关政府在这方面的新考虑和新决策。近些年来,北京市在大型卖场的建设方面的确下了很大的力气,建设规模一度被认为已经超出了实际的需要。但是,家乐福等大型卖场经过短短几年就轻易获得某种市场支配地位,除了说明外资强大、对手较弱之外,也说明北京市在行业发展的规划上存在问题。什么问题?就是大型卖场的总体数量虽然上去了,但其结构布局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发展业态定位不准,贪大求洋者多,适应市场需求者少。进一步地说,就是高估了北京人民的总体购买力,各种品牌店、高档店、大型“摩尔”过多,而面向广大中低消费者、以日常用品为主的大型卖场略显不足。北京市目前有近1/3的大型购物中心处于闲置状态,这些闲置者就大多属于高档卖场。行业发展上的这种失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某些领域的竞争度严重不足,让家乐福们很“轻易”就获取了市场支配的地位。
  所以,政府在增加大型日用品卖场上应该有所作为。美国人常对中国人说:你们卖的是产品,我们卖的是服务。这说明,服务业的改革滞后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而包括结构调整、提高质量、扩大建设与老百姓购买力相当的大型卖场,是今后服务业改革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当前,在普尔斯玛特、沃尔玛、万客隆等国际知名品牌因先天不足而萎缩甚至退出市场的时候,我们应该大力扶植国产的零售企业,扩大其规模,丰富其经验,以形成对外资品牌的抗衡之势。这样的局面,对行业的发展来说是一种促进,对外资零售品牌的生存状态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激励?
  另外,政府部门在执法上也要有所加强。去年,国家商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严格制止了各种名目的乱收费,但家乐福等大型卖场要么改头换面,要么公然违背,严重挑衅了法律的权威性和政府的公信力。想当初,在瑞士、韩国等法律较完善的国家,家乐福就是因为“活”不下去才选择了退出。我们希望,家乐福在中国的生存不会也如此短命。
  最后,在发展外资零售业的指导思想上,我们不妨多鼓励沃尔玛那种赚取批零差价式的营利方式,少鼓励甚至制止家乐福这种赚取“扣点”以至收取各种费用的营利方式。后者的危害性,最终会因腐败而让消费者倒霉。这种指导思想,可以在市场准入和税收差别上体现出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