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对待全球性“恭维”?
    2007-03-12    叶建平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最近,来自海外的一些恭维话,似乎让我们颇为“受用”。一是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称,中国和美国都是当今的“世界经济领袖”;二是全球股市“黑色星期二”之后,许多媒体和投资机构认为中国股市引领了世界股市;三是香港一位经济学家的观点再次被人提起,他认为,“中国正在浮现的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我所知道的最好的制度”。沐浴在这些“甜言蜜语”当中,我们难免有些飘飘然。“暖风熏得游人醉”,几乎要“直把杭州作加州”了。
  当然,经济领域不乏清醒者,李连仲就是一位。这位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的局长认为,中国远未达到“世界经济领袖”的水平,因为中美经济差距仍然很大,中国GDP的总额只有美国的13.6%。尚福林也是一位。这位中国股市的最高监管者说,中国股市规模小,国际化程度不高,现在不可能也不会影响到全球股市。另外,秋风先生也可以算一位。这位思维缜密的学者认为,市场不是一切,经济增长也不能代替社会发展;比经济增长更高一个层面的东西,就是宪制的架构。
  从这些清醒者的回应中,不难看出这些恭维话都是不值一哂的。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说这种话?其目的又是什么?
  保尔森的话,恐怕缘于一种策略。笔者一直认为,美国对华经济政策突然变得温和、变得注重对话与沟通,是别有深意的。出身银行业、曾频繁进出中国的保尔森,深谙中国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心理攻略,也非常懂得中国兵法上的“迂回”战术,想必,对诸如“吃软不吃硬”、“不打笑面人”这些国人性格也颇有体会。所以他上台之后针对中国所说的话,不乏恭维,也不乏含蓄,但目的始终昭然若揭:不是希望中国开放资本市场,就是建议人民币升值。早些年,美国逼迫日元升值,最终把日本经济拖入了几十年停滞的泥潭。现在,保尔森实际上也在逼迫人民币升值,只不过是以中国人所擅长的方式来对付中国人罢了。作为一个商人,在维护美国利益、华尔街利益的问题上,他确实比一般政客更具灵活性、务实性和前瞻性。
  中国股市与全球股市虽然有关联,但达到一方感冒一方就打喷嚏的程度恐怕是过于夸张了。至于说到“引领”,其实就是想提醒中国应该在更多领域负起更大的责任,或者多牺牲一些自身的利益,如在《京都议定书》的承诺义务上,如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贸易过程中。这种恭维,实际上与“军事威胁论”、“能源威胁论”、“环境威胁论”和“股市威胁论”等说法都是一脉相承的,与反倾销等制裁手段的目的也是一样的。说其“口蜜腹剑”,应该不为过。
  至于香港某位经济学家的判断,那就更不值得一驳了。经济学可以成为一门“显学”,但绝不可能成为一门“全学”;经济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生存基础,但绝不可能成为全体国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部。
  其实,以我们目前的现状,我们也完全担不起这样的恭维。我们的市场体系远没有完善起来,全民医保框架没有完全搭建,教育公平离发达国家甚远,经济增长的内在质量和可持续性也尚不牢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始终会处于“在路上”的状态。
  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小平同志的这两句话:
  “我们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即便我们发展了,也永远不当头”。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