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期待“成长的故事”
    2006-12-22    高鹤君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今年的股票市场像一列在上升轨道上快速行驶的高速运行的列车,翻越了历史的最高的山峰2245点(上证指数,下同)后,还在不断地创造新高。人们怀着美好的心情在憧憬着未来,将这个未来定义为“黄金十年”。
    确实,人们有理由憧憬这个未来的“黄金十年”:中国经济保持着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人民币汇率呈现长期的上升趋势、奥运会和世博会的即将召开、适应经济高速增长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都支持着“黄金十年”能梦想成真。 但是,要想真正地使“黄金十年”由梦想变成现实,至关重要的是:股票市场的主体——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成长性。因为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才是股票市场成长性的核心动力,其它的都是外因。了市场在期待着“成长的故事”。
    2001年,当中国的股票市场抵达2245点的时候,人们同样充满了喜悦和憧憬。但是,这种喜悦和憧憬仅仅持续了短暂的时光,人们便陷入漫长的痛苦之中。似乎望不到边际的下跌一直持续了5年。在这5年中,充满了上市公司造假的故事,如银广夏、蓝田;充满了各种内部交易和利益输送的故事,如中经信、德隆。市场上广泛流行着这样一句形容上市公司的话“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亏损。”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无法支撑股票市场的发展。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同样在2001年,美国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老板欧耐尔在美国几家大的财经报纸上刊登广告说《一切已经够了!》,号召美国人丢掉恐惧,变得积极起来,时间是美国道·琼斯指数刚刚脱离底部的第二天。他的理由是美国企业在创新上居于世界的领导地位,这种创新性支持了一大批新企业崛起,它们包括:美国家居货栈公司、富兰克林投资公司、安进公司、联邦保险公司、微软公司、太阳微系统公司、思科系统公司、高通公司和美国在线公司。从那以后,美国股市便开始了持续至今的牛市。
    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高点、满怀信心憧憬未来的时候,有必要慎缜地自我设问:中国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能够支持长期的牛市吗?
    观察从2005年开始的这一轮牛市,一个比较普遍的共识是,是价值发现推动市场的上升。由于长达四年的下跌,使许多的上市公司的价值被低估,尤其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成长的背景下,这种低估尤其显著。当影响上市公司的重要的制度缺陷——股权分置被彻底解决之后,一轮发现价值的热潮开始涌现并持续到现在。这其中跑出了一大批业绩优良的公司,如贵州茅台、弛宏锌锗、泛海建设等。尤其是贵州茅台,演绎出很多的传奇:复权价格达到了300多元,散户林园长期持有它变成了亿万富翁,并被推崇为价值投资的明星。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进步,投资者开始转向价值投资。
    当市场从998点上升到2300多点,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从10多倍上升到30倍左右的时候,这种价值发现的空间还有多大?这种发现能否支持长期的市场走牛呢?
    在笔者看来,挖掘价值低估的机会还会存在,但是,大面积价值低估现象不复存在。市场持续成长的希望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只有成长性才能支撑持续的增长,才能坚定投资者的信心,才能为股票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客观的环境来说,中国上市公司已经具备快速的成长性的基础。比如,股权分置改革奠定了好的公司制度基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市场需要、国际化的进程提供了国际竞争的舞台、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更加规范等等。但是,要想真正实现又好又快的成长,必须使得企业家具备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
    这种企业家精神要求企业家站在市场的前沿运用和配置资源,进行管理创新、战略创新、市场创新、营销创新以实现有强大竞争力的赢利模式;站在科技的前沿整合各类知识和技术,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发现新的需求并满足新的需求;站在国际的前沿发现新的市场潮流和消费潮流,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作为这种企业家精神的产物,是中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有微软、富兰克林投资公司、高通公司素质的、中国的、生机蓬勃的企业。
    只有这样,未来的“黄金十年”才是真正可以把握的。所以,当“成长的故事”一个又一个地进入精彩的情节的时候,市场才会充满活力。笔者期待这种故事早日开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