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少林
    2006-09-04    叶建平    来源:经济参考报
    此处的“花和尚”,当然不是指鲁智深,而是指今天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自从释永信获得了当地政府奖励的价值100万元的越野车,并被美国体育学院授予荣誉哲学博士之后,有人便以“花和尚”称之。说他将少林寺变成了“赚钱机器”,把和尚形象搞乱了,把寺庙搞乱了,也把佛教搞乱了。
    其实,换个角度看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
    25年前,少林寺只是一座殿宇破败、香火冷清、只能靠香客捐赠和微薄房租艰难度日的寺庙。而今,这座名刹已是一个年创收超亿元、文化品牌炙手可热、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的禅宗圣地。以“禅为武本、武为禅形”名世的少林功夫,现在成了中华武学的杰出代表,在海内外拥有数不清的弟子。许多国家相继出现的十几个少林武术文化中心,也成了中国武术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而这一切,与释永信密不可分。
    据报道,释永信1981年入少林寺,1987年担任住持。知识和阅历使他大胆走出了一条貌似另类却颇有成效的路子:第一个在国内寺院中建起自己的网站,第一个把少林功夫搬上了舞台,又第一个用舞台剧的形式包装少林功夫。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声名显赫的“武僧团”,也是他一手策划并组建的。如果说,电影《少林寺》为少林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的话,那么,释永信的做法则为这种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内在动力。
    我国长期以来,除了一些重点寺庙的维修能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之外,绝大多数寺庙的生存主要靠自己。因此,释永信大张旗鼓地推广少林寺,不仅佛事没有“耽误”,而且完全解决了自身生存问题,并使与少林寺相关的产业最终成为当地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支柱。这种做法不仅减轻了国家负担,还有力地支援了民生,这对一个僧人来说,不正是“普度众生”的善举吗?另外,我们也还没有见到方丈有任何违背教规行为的报道,仅仅在经济上有所作为就以“花和尚”称之,有失公允。
    对于整个文化产业来说,释永信的的做法值得深思。目前,像京剧等传统的中国艺术都在苦苦挣扎,许多京剧团只能靠财政补贴过日子。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大型京剧交响诗《梅兰芳》在德国演出,两场演出费才20万元人民币。而当年帕瓦罗蒂在紫禁城的演唱会,出场费高达380万美元。所以对京剧来说,创造品牌效益、提升市场价值是当务之急;进行产业化生产并延长产业链,拉起培训、演出、营销策划、艺术品生产“一条龙”并形成规模效益,不失为有效途径;积极培养像释永信这样既懂“专业”又懂市场的管理人才,是一条必由之路;遵循市场规律,创造竞争条件,减少行政干预,更是一个铁定原则。
    传统的“文化人”,似乎总是离“象牙塔”近,离市场远。如果文化产业多一些像释永信这样的人才,我们真可以念一声“阿弥陀佛”了。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