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得适度消费
    2006-09-01    龙一    来源:经济参考报
    9月1日前后,全国高等学府都在忙不迭地欢迎大一新生,校园里旌旗招展、人头攒动,校广播站也憋足了劲儿哇啦哇啦好几天。年年如此,风雨无阻,雷打不动,似乎新生入校的这一整套规矩和常例早已沉淀下来化作了某种定式。
    就拿上大学该带什么东西这件事来说,过来人都知道,身份证、录取通知书和学费这三样一个都不能少。其他物品基本上属于五花八门,吃的、穿的、玩的、用的,无所不包,生活必需品不能少,娱乐消费的玩意儿也少不了。即便如此,大一新生还是觉得一些本应带到学校的东西留在了千里之外的家中,不该带的却挺多,而父母偷偷塞进行李的血汗钱则成了不少懂事孩子的“催泪弹”。
    回想刚恢复高考的那几年,大家都不富裕,很多“高龄”的大一新生去学校报到就像搬家一样,觉得值钱的家什都带到宿舍了。当时,要是谁有一台三洋的单卡录音机,照现在的说法,肯定是比超前消费还超前。后来大家生活好了,大一新生的装备也逐渐升级,前些年流行寻呼机和电子词典,现在则是电脑、手机和各类电子产品。
    笔者以为,既然这些东西都有使用价值,那么在家庭财力允许的前提下,完全可以给孩子置办起来,根本不必在意被人扣上“超前消费”的帽子。在新技术主导人类发展的今天,电脑、手机和各类电子产品代表的并不是一个大学新生的身价,而是一种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对等信息的条件。在这些资讯时代“必需品”的帮助下,一个离开父母的年轻人可以更早、更好、更顺利地融入社会,家长们操心受累也可少些。由此看来,这些东西不仅是孩子的消费品,还是家长的投资。既然是投资,那就既有回报又有风险,家长们自然要自个儿兜着。至于买多贵的和怎么去买,那就得看一个家庭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观念了,我们倡导的自然是经济实惠、够用就好。还是那句话,适度消费得人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