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冲动与“走出房门”
    2006-08-28    叶建平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因为一个项目,一个自治区的政府受到国务院通报批评,自治区的主要领导向国务院写出书面检查,这在新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内蒙古新丰电厂的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中央政府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维护政令畅通的强大决心,也让我们感觉到了被“发展冲动”所笼罩着的部分地方,确有“走出房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与“铁本”一样,新丰电厂也是一起违规项目——越权审批、违规征地、违反招投标程序;尤其是在被勒令停工之后,有关单位依然我行我素,突击施工,想来个“生米煮成熟饭”。这种冥顽不化的做法,就是源于一种冲动的发展心态,以及由这种心态所带来的浮躁和不安分。支配这种心态的,恰恰就是我们老生常谈却又挥之不去的“GDP政绩观”。只要这种政绩观不变,浮躁和不安分就永远不会消除。
    判定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是否“冲动”,主要看两点:一是主观干预是否过多;二是发展程度是否超出客观承受力。西部的许多地方,目前走的是一条政府主导型的高投资之路,有的省区投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50%。高投资在带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率的问题。万元GDP的煤耗量全国平均水平是1.22吨,宁夏却高达4.14吨,位居全国榜首。资本平均收益率低于35%的省份全国有9个,西部就占了7个。由于过度消耗,西部许多原本靠开发资源起步的城市,已经面临如何转型的问题。至于那些屡禁不止的污染、屡堵不绝的矿难、屡劝不听的过牧,更远非西部这块原本就很贫瘠的土地所能承载的。
    无论什么地区,发展经济的愿望都是可以被理解的。但让人不能理解的是,有些地方对资源破坏所带来的危险竟有一种漠视和茫然。在一次关于西北地区新闻报道的协调会上,一位来自西部地区的“大记者”大谈特谈当地的“大项目”,从税收、就业到经济效益无所不包,就是不谈污染和能耗。面对笔者提出的“注意梯度开发中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甩包袱”的忠告,这位记者很不以为然,当场与笔者进行了激烈的争辩。有视野开阔如斯者,竟不知先发展后治理是种“短视”,更遑论其他人。部分地方甚至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与其守着资源穷死,不如被污染企业呛死!”这是一种多么危险的念头!倘若如此执政,经济将何以持久?环境将何以和谐?
    困顿时,杨振宁曾形容高能物理处于一间“黑暗的屋子”——找不着房门,看不到希望。当他从吴健雄的实验中获得巨大灵感与动力并欣喜若狂地电告欧本海默时,后者给他回了四个字:“走出房门”。第二年,杨振宁摘得了诺贝尔奖。
    现在,有些地方的发展似乎也正处于一间“黑暗的屋子”。那是被大量的资源挡住视线之后陷入了一种迷惘和困顿,不知道出路在何方。只有找到一扇门,他们才能跨入一个天高地阔、云淡风轻的世界。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