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易中天想到苏文茂
    2006-08-04    龙一    来源:经济参考报
    自打在央视开坛以来,厦门大学的易中天教授品三国而察人性,讲阴谋而论得失,以“平民史学”引大江南北无数观众竞折腰。其应景之作《品三国》更是全国热销,足以佐证“易批三国”的超强人气和市场价值。
    有些学者站出来说,“易批三国”游离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之间,混淆视听,真伪不辨,且语言近乎于庸俗。某人还在自己的博客里写下“如此易中天,可以休矣”。
    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批评未免过于苛刻。诚然,《品三国》本身在学术上并无太多过人之处,只相当于三国历史的文化普及读本,但对吾等非著名学者的一般三国迷来说,书中所载一家之言已然阔了思路、长了见识。至于易教授在评价三国人物和事件中所持的观点和立场,则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者既可全盘接受,也可加以否定,存疑之处还可亲自查阅一下史料。再说,既然是一家之言,不周之处在所难免,教授也是人啊,自然也会犯昏走嘴,这时候大家放他一马又有何不可?
    好像某位子曾经曰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这话大家一直都没忘,对《品三国》之类的作品当然也该加以批判地欣赏或者在阅读中主动勘误。再者,现代人变得越来越理智、越来越个性,怎么可能对一部作品不加思考就点头认同呢?由此看来,那些认为易中天“忽悠”了大家一把的学术派人士至少犯了两点错误:一是拿在象牙塔里搞学问的逻辑和做派去强暴更广大读者的阅读趣味;二是出于惯性地低估了普通读者和观众的判断能力——假如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瞎侃胡诌,不等这些学究开口,大家早就自行切换频道,观看有助于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了。
    此外,在充斥着“超级女生”和“好男儿”的声讯时代,有个人站出来给大家有条有理地讲讲三国人物的光荣与梦想难道不好吗?
    或许,正是因为易中天的教授身份才招来如此多的非议,要是换了一个非学术界人士来评三国,比如著名相声演员苏文茂,自然也就没有这等劳什子了。苏老先生也曾批过三国(传统段子《批三国》),对周瑜、诸葛亮两人母亲的姓氏,以及赵云过去做小买卖的职业身份,都有过惊世骇俗的揭底式发现。虽然“苏大学士”的论断既荒谬又滑稽,但也有歪理可讲。大家听完一笑了之,不必较真儿,心中还能增添一分对三国的喜爱。从某种非常规的视角出发,苏文茂老先生的歪批甚至胡批,同样对三国文化的传承有所贡献。
    易教授有他的《品三国》,苏先生有他的《批三国》,笔者则相当推崇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世纪60年代发行的那套《三国演义》小人书(共60册),真称得上是中国连环画的第一佳作。在这部启蒙读物的引导下,笔者幼年最崇拜浑身是胆的赵子龙,长大后看了《三国志》便把偶像变成了威震逍遥津的张文远。由此想来,每个人对三国的理解都有独到之处,且其看法和观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套用当下流行的一个句式,那就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属于自己的三国。
    至于一个人把自己对三国人物的评价讲给大家听,或是一堆人聚在一起交流一下对魏蜀吴的看法,都不应过于求全责备。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