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没有“圣经”
    2006-07-26    陈晓彬    来源:经济参考报
  美国《财富》杂志的文章对被称为商业“圣经(Holy Writ)”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首席执行官韦尔奇的管理理念提出质疑,认为这位公认的成功管理大师提出的原则已经过时,该出新版了。
  韦尔奇错了?他的那些理念错了?可他当年确实就按这些理念,把通用电气打理成非常成功的企业呀。笔者认为,只能说是把他管理通用电气的理念奉为“圣经”的人错了。因为在企业管理,或按时髦点的说法,工商管理方面根本就没有“圣经”。
  学界公认,美国古典管理学家泰罗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他的管理理念虽没被人奉为“圣经”,但他本人被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连列宁在批判他的管理思想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的同时,也承认那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应该说,进入大批量流水线工业生产时代后产生的“泰罗制”,对美国经济实现“柯立芝(1923年哈定去世后继任美国总统。1924年赢得大选,获得连任。)繁荣”,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功不可没。而如今,几乎没人推崇“泰罗制”了。人们记得的似乎只有《摩登时代》里,卓别林对泰罗制所做的过分夸张的形象诠释了。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造的冰箱、彩电、小汽车,横扫世界市场无敌手。日本经济大有后来居上,赶超美国之势。于是乎,日本的管理模式成了神话。《财富》500强的总经理们争相学习松下助之幸,学习日本人的“团队精神”、“质量管理”,不知道韦尔奇为何方神圣,韦氏于1981年才出任通用电气CEO。
  世事无常。到了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一下子陷进了连续10年的景气低迷时代。美国经济在信息等高新技术推动下,重抖精神。特别是1997年的一场金融风暴,令亚洲经济蒙受严重打击。于是乎,美国人得意忘形,大赞自己的“资本主义模式”如何合理,奚落日本,乃至德国的“模式”如何不合时宜。这里所说的模式,范围更为宽泛些,既包括公司企业的结构和管理模式,也包括政府对企业的治理、监管模式。
  未承想,言犹在耳,“安然”假账东窗事发。随后又有一系列美国公司管理丑闻被抖搂出来。美国“模式”遭遇困窘,轮到日本、德国反唇相讥了。
  尽管有种种曾被认为是很成功,很正确的工商管理概念,后来“过期失效”了。但笔者并无意否认,在工商管理方面确有科学规律可循,各国、各地都有很多确实值得借鉴、参考的成功经验。仅以《财富》文章中所举出的韦尔奇的一些管理理念来说,今后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里仍有其合理性。
  笔者只想强调,在工商管理方面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要紧的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自己国家,自己企业,自己所面临的市场环境,面临的竞争对手的具体情况,树立正确的理念,选择合适的策略。
  借托尔斯泰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反过来用一下,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成功之道,失败的企业都是相似的——盲目学别人,自己没创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