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碧兴物联(688671.SH)披露2025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增长,但净利润亏损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公开资料显示,公司还面临年内股东多次减持、募投项目延期交织的复杂局面。
净利润亏损扩大 两年内股东多次减持
财报显示,碧兴物联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13.11%;归母净利润亏损4031万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1135万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
碧兴物联在三季报中表示,公司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存量环境监测仪器及系统业务和数字公安业务在本期确认的收入有所增长,同时数字农业和数字水利业务持续实现收入。
公司利润下滑存在多方面原因:高毛利订单减少;深圳市水环境自动监测站建设EPC项目设备退货,冲减报告期收入成本,净利润减少;相比上年同期信用减值损失增加,资产减值损失增加;此外,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及市场推广力度,相应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增加。
回溯过往财报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以来,碧兴物联净利润持续下滑,且自2024年起,公司净利润额持续亏损。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以来,碧兴物联股东已多次减持。今年1月底,碧兴物联公告称,非控股股东宁波丰图汇烝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丰图汇烝”)在2024年10月31日至2025年1月27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占公司总股本0.65%的股份。据此前公告,丰图汇烝原拟该次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3%的股票。
6月至9月,丰图汇烝再次减持占公司总股本1%的股票,减持后丰图汇烝持股比例降至5.85%。
8月,碧兴物联第二大股东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完成减持公司股份785189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后其持有公司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1.23%。
10月27日,碧兴物联再发公告,丰图汇烝计划自2025年11月17日起至2026年2月16日进行减持,拟减持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3%的股票。
募投项目延期实施进展缓慢
碧兴物联于2023年8月9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7.0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6.23亿元,实际募资净额比原拟募资多2.1亿元。
公司于2023年8月4日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该公司原拟募资4.13亿元,分别用于智慧生态环境大数据服务项目、智慧水务大数据溯源分析服务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两年过去,上述募投项目的实施经历一波三折。2023年10月,公司就曾因办公地迁址,变更募投项目实施地点。2024年8月,因智慧生态环境大数据服务项目实施进度放缓,搁置时间超过一年,碧兴物联对该项目进行了重新论证,最终决定继续实施。
今年5月24日,碧兴物联发布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的公告》,将募投项目“智慧生态环境大数据服务项目”和“智慧水务大数据溯源分析服务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从2025年8月延长至次年同期。
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智慧生态环境大数据服务项目尚未投入募集资金,智慧水务大数据溯源分析服务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115.59万元,占比6.57%。公司表示,延期原因是受行业大环境及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紧张影响,大型建设项目预算投入谨慎,市场优质项目稀缺,行业需求阶段性放缓。公司基于审慎性原则放缓投入节奏,项目进度缓慢。
事实上,上市以后,碧兴物联已连续两年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下发的年报问询函,内容中都就募投项目进展要求公司补充披露。
其中,2025年5月下发的年报问询函还提到,碧兴物联部分募集资金在中关村银行购买了单位存款和通知存款,涉及募集资金约1.6亿元,要求公司补充说明公司将募集资金存放在经营地以外中小商业银行的原因及合理性,且需结合募投项目进度说明是否会影响正常投入使用,是否符合募集资金监管相关规则规定等。
就此,碧兴物联回复称,中关村银行是公司的传统合作银行,其定期存款业务产品额度和利率相对稳定;同时,北京也是公司子公司的经营地,将募集资金存放在中关村银行具有合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