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科创引擎轰鸣处 长虹破浪正当时
2025-10-30 记者 程静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四川绵阳科技城的长虹创新实验室,一组高速背板连接器正在进行极限环境测试,数千个接触对数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传输;在量子测量基地,量子动态绝对重力仪将测量精度锁定在1毫伽级别,为现代导航、地球物理观测装上“中国眼睛”。

  这两个场景的交叠,勾勒出这家龙头制造企业向科技创新型企业跨越的奋进轨迹。通过构建“人才+平台+机制”创新体系,长虹控股集团已培育出23家国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在智慧家居、数字产业、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技术突破,书写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新篇章。

  “人才+平台+机制” 体系优化中重构创新基因

  完善制度机制、筑牢产业根基,是长虹控股集团创新体系的鲜明特征。在人才培育领域,其打造的数字培训师,能够精准定位员工技能差距,赋能员工数字化应用能力。这种创新培育人才的制度,助力工厂管理效率提升30%,新员工学习效率更是提升了70%。

  在平台建设上,长虹控股集团通过搭建集团总部与子公司两级创新平台,形成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的全链条研发网络,打造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云计算与大数据中心、AI实验室等科研基地。

图为FLASH放疗设备。(资料照片)

  激励机制更具突破性。长虹控股集团将超额利润分享、股权期权激励制度化,部分产业单元实施10%超额利润分享机制,下属子公司探索合伙、员工持股等激励模式。

  在对创新体系持续进行重构与突破的过程中,高速背板连接器/线模组、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AI工业视觉检测、锂电硅基负极材料等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产学研用”一体机制 开放协同中加速成果裂变

  长虹控股集团与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重点企业进行联合研发,构建的“产学研用”一体机制展现强大合力,推动“长虹云帆”生成式大模型、“星闪”模组/鸿蒙模组、Flash放疗设备、零下180℃深冷冰箱等一系列创新成果的落地。

  以长虹控股集团携手科大讯飞打造的全球首个基于大模型的智慧家电AI平台——长虹云帆AI大模型为例,在家电中率先接入DeepSeek,以多模态交互为核心,重构电视的智慧属性,具备大模型决策、多模态交互、AI智能体等多个核心能力,让电视从“播放终端”升级为智慧家庭交互核心与控制中心。

  成果转化环节的协同效能同样亮眼。长虹控股集团旗下中玖闪光医疗科技与中物院十所创新合作模式——双方联合组建超百人研发团队,精准对接技术需求,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示范样本。

  硬科技与柔性制造 技术攻坚服务国家战略与民生改善

  硬核技术攻坚与柔性场景适配的深度融合,彰显长虹控股集团创新的市场穿透力。在特种装备领域,长虹控股集团凭借多项自主创新的专项技术,为国家重大工程提供关键支撑:长虹华丰科技特种连接器为神舟二十号研制,适配交会对接信号传输与航天员生理数据监测需求;零八一集团低仰角跟踪技术,可在强地杂波环境下稳定跟踪长征二号F遥二十火箭,精准采集发射“黄金60秒”数据,为指控中心提供初始飞行段关键参数支撑;红星电子特种陶瓷技术应用于神舟二十号,保障地空信号传输稳定性,为飞船复杂太空环境下的安全可控运行提供关键材料支持。以上配套技术共同构建起航天保障体系,覆盖发射、对接全环节,彰显了长虹在高端装备领域的硬核实力。

  在为国家重大工程筑牢科技根基的同时,长虹控股集团亦将技术创新延伸至民用领域,以“科技为民”的愿景推动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AI工业视觉检测系统,解决产品多面异构的极微缺陷全检难题,让家电连接器质检合格率大幅提升;“云帆”生成式大模型推动智慧家居向“主动服务”升级,实现多模态交互与场景化学习。

  站在新起点,历经60余载的长虹控股集团正以“创新生态构建者”的姿态,推动更多从“0”到“1”的突破;正以重构创新基因、加速成果裂变、科技报国与科技为民的创新哲学,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2024066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