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工作和带娃两不误,家里的经济压力也大大缓解了。”面对纪检监察回访干部,90后宝妈吉者也喜一边飞针走线,一边笑着分享近况。这个让她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工厂,正是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破解群众“急难愁盼”,以监督护航民生的生动缩影。
“就近务工难”一直是屏山县西部片区的突出问题,也是群众反映最集中的诉求。新市镇是西部片区中心镇,按照“党委统筹+纪委问效”的工作思路,推动“乡村工厂”项目,让“家门口就业”成为可能。
据悉,在收集整理群众诉求后,新市镇镇党委主动牵头,组织人员对接县经开区管委会、东西协作办等部门,通过实地考察项目、争取资源,最终确定在先锋村落地东西协作“振兴工坊”(乡村工厂)项目。同时,镇纪委全程跟进,围绕项目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安全生产等关键环节开展“嵌入式”监督,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目前,该工厂已吸纳42名脱贫户、留守妇女等闲置劳动力就业,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赋能+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预计员工年人均增收超2万元,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不仅是新市镇,为持续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双向发力,目前屏山县纪委监委已在11个乡镇探索开展书记集中接访活动,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主攻方向。
建立个性化“一乡镇一方案”解决机制,对收集到的群众反映问题,按咨询、诉求、检举控告分类登记,建立“三本台账”,依责由乡镇业务股室、分管领导、纪委接单分办。而对于需要跨层级、跨部门的事项,则交由党委书记统筹资源协调、纪委书记监督跟踪问效,形成“党委+纪委”双督办和“收集-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推动“群众之声”得到有效回应。
群众满意度是检验集中整治工作成果的“金指标”。为了进一步做好民生实事“后半篇文章”,屏山县纪委监委严格按照“受理即告知、进展即通报、办结即回访”的三反馈工作机制,组织群众直接参与座谈交流、现场监督、实时评价、财物退赔、警示教育等环节。
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相关部门的主动性,县纪委、乡镇纪委开展交叉评议,对各乡镇急难愁盼问题解决情况,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查,对评议结果较差的视情况通报、约谈,全县纪检监察干部以脱贫攻坚精神抓好集中整治工作,让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屏山县已累计开展书记集中接访活动32场次,收集问题832个,推动解决问题746个,培育特色产业17个,新增就业岗位533个,真正实现在解民忧中促增收,为乡村经济稳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