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专家:注重运用市场机制提升医药集采质量
改善行业生态 形成有效创新激励
2022-12-28 作者:李晓喻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第七批国家组织集采药品正在多地落地执行。

  日前,在中国新闻社举办的“国是论坛:集采常态化与医疗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认为,集采在规范医药市场秩序、纠正市场失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有待通过集采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对新药、新技术、新耗材更注重运用市场机制,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与此同时,专家还建议疏解流通“堵点”,提高集采产品的落地效率。

工作人员在制药企业车间包装药品。(资料照片)

  扫除“回扣竞争”乱象 改善行业生态

  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吴明看来,集采最大的贡献是解决了我国医药领域过去长期存在的“回扣竞争”问题。不容否认,“回扣”曾经是医药行业的生存规则,导致医药市场和医疗服务市场严重失灵。随着集采常态化,这一失灵得以纠正。集采规范了市场秩序,改善了行业生态,为创新创造了条件。“集采从根本上改变了医药市场的竞争规则和竞争方式,也改变了医疗市场服务的扭曲激励。这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随着集采规则的不断完善,这种结合的成效会越来越显著。”吴明说。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娄洪表示,药品、耗材的集中采购对促进医保医疗领域达成均衡状态,特别是在提高用药水平、促进药品耗材价格合理回归、引导医药产业和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了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据了解,从2018年底在11个城市开展试点,到2019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再到近日第七批国家组织集采药品在多地落地执行,作为我国医药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药品集采持续提速扩面,同时医用耗材集采也不断扩围。期间,集采通过量价挂钩、以量换价,不断挤出价格水分,引导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摒弃“唯低价论” 更注重运用市场机制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认为,如何保证企业进行高投入后能够获得应有的回报,这个问题应当交给市场机制去解决。特别是对新药、新技术、新耗材,应当更注重运用市场机制,这样才能让企业有足够的动力去从事创新研发。

  娄洪表示,今后集采进一步完善的方向,应是切实尊重市场运行基本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尊重经济规律,努力争取多元目标的平衡。“唯低价论”应该摒弃。

  不过,吴明分析说:“不少人说集采价格很低,企业没有创新动力,但是否高回报率就有创新动力?并非如此。过去我国药品耗材价格很高、利润很高,但企业并没有积极性创新,因为只要给回扣就可以躺着赚钱,为什么要走风险极高的创新之路?”

  吴明认为,集采通过极大压缩回扣空间,纠正了市场失灵,营造了创新的环境。同时,集采腾出的空间里可以纳入创新的产品;集采产品薄利多销,企业若要获得更高的利润,只能创新。因此,集采形成了有效的创新激励。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秘书长杨建龙说,一些国产器械、耗材企业研发投入非常大,如果产品上市后很快进入集采,而集采又长期以“低价”作为医药和耗材的集采标准,企业回收成本和创造利润都会受到影响,长久来看,这对医药创新不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葛延风表示,医疗器械、药品等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更多考虑其产业属性,坚持市场机制,其中质量和创新是两个核心评价指标。从产业角度来讲,医药生产、器械生产、服务的创新必须而且只能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在质量监管等方面则要发挥好政府作用。

  吴明建议,下一步可从四个方面完善集采政策和管理。一是根据临床需求进一步完善集采规则,要以质量为核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同时,中选价格不仅覆盖生产成本,更要关注是否覆盖了合理的流通成本和耗材的伴随服务成本,同时,要建立起临床耗材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评价系统;二是改善要素市场需求侧和供给侧的适配性,减少供货不及时甚至缺货对临床诊疗工作的影响,保证临床所需;三是要妥善处理好高临床价值但价格较高的医药产品纳入医保的问题,既要避免价格过高加重患者负担并影响可及性,以及影响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又要考虑价格压得过低,企业得不到合理回报不进入医保,患者得不到有效诊治;四是要平衡药品耗材集采、医保谈判以及支付方式改革与医药创新激励的关系,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环境。

  疏解流通“堵点” 提高集采落地效率

  集采常态化下,如何保障流通和配送等中间环节有序进行?多位专家认为,妥善处理好带量采购后配送商遴选、物流配送等问题,应尽快统一各地物流监管流程和规则,完善对配送商的遴选机制。

  娄洪分析说,供应方面,尽管医保联合工信部等部委做好生产流通环节保障监测,但总有个别药品和个别企业出现供应紧张,有些是因为此前疫情管控之下供应链遇到梗阻,但也不能排除少数医院报量保守等其他原因。

  吴明认为,集采使要素市场的供需模式发生深刻转变。过去,由第三方管理医院的耗材库存,包括点货、备货、及时补货等,相当于“保姆式服务”。而集采以后,流通环节大幅压缩,很多代理商退出,既往主动为医院提供的物资管理服务显著减少,一些配送企业缺乏经验和能力,只送货不提供服务,就出现了供需双方不适配问题。医院对整个流程不适应,内部需求没有及时传导给供货企业,短时期内出现了管理空白。因此,有必要尽快界定各方责任,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减少流通环节的“堵点”。

  国药集团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威建议,为更好服务集采,发挥大型流通与配送企业的规模性和高效性是需要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考虑三大问题。

  一是集中带量产品流通和配送企业多仓协同的问题。全国性医疗器械流通和配送企业为实现集采产品落地,在各地高标准设立经营网络企业并开展医疗器械三方物流业务,但跨行政区域开展代储代运需要单独申报,监管方需要按照各自的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制约了集采产品在流通和配送环节的畅通流转。建立集中带量采购流通和配送企业多仓协同制度势在必行,需在全国试点探索大型企业内三方物流多仓协同机制。

  二是完善配送商遴选机制,包括仓储面积、人员资质、覆盖面积、注册资金等都需要重点考虑,作为遴选重要指标,保证集采成果安全高效地配送到各级医疗机构。此外,对于边远地区还要完成伴随服务的保障问题。

  三是付费问题。如今带量采购价格已经降下来了,毛利很低,中间还有配送环节,尤其是近来医疗机构资金压力很大,很多医院付款存在困难,造成中标企业回款难、回款慢的问题,进一步影响集采产品在流通和配送环节的效率,建议国家医保局和相关部门尽快做出相应调整。

  此外,在研讨会上,也有专家对医疗产业发展所需的开放环境做了分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认为,医疗产业需要在开放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更好发展,但开放需要满足三方面要件。第一,要有利于中国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第二,要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第三,既要保证民众生命健康安全,又不能影响中国国家安全。

  专家们认为,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要推动创新,首先需要对政府和市场的角色有更清晰的界定,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和市场应加强协作;其次,应进一步扩大开放,充分发挥我国市场规模的优势,提升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以此带动国内医疗产业更好开展创新;再次,集采中应考虑对创新性强的药品和耗材予以适当倾斜,使企业有利可图,便于对企业形成创新激励。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多地药企紧急扩产 多措并举助力一线抗疫

多地药企紧急扩产 多措并举助力一线抗疫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调整,叠加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等因素,一段时间内,包括布洛芬在内的部分药品供不应求。

·帕米尔雪山下的炉边夜话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