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创新驱动 医药工业发展迈向增速提质期
亟待推进医工融合
2022-09-21 记者 班娟娟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医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创新驱动之下,我国医药工业发展迈向增速提质期。2021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1%,国内企业共有44款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创历史新高。不过,我国医工融合仍处于早期阶段,在创新水平、产业结构、供应保障能力、制造体系等方面还存在短板。

  据了解,有关部门将加快推进《“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的落实,研究出台进一步支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政策,协调解决行业存在的重大问题,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全力推动医药工业在“十四五”期间跃上新台阶。

  医药工业快速发展

  2021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1%,位居工业各大类行业前列;实现营业收入33049.3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7006.5亿元,同比增长68.7%,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61.7个百分点;共有44款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创历史新高……这是我国医药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卫生健康与工业科技创新服务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日前在首届卫生健康与工业科技创新服务大会上指出,面临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依赖完善的工业体系和科技创新,在短时期内快速研发出检测试剂盒、研制抗病毒疫苗,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指出,医药工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当前,医药工业正面临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深刻影响。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深度融合,为医药工业持续发展打造了新的引擎,也推动卫生健康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模式、新的业态。

  “围绕新机制、新靶点药物的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不断取得突破,生物医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合成生物学、双功能抗体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生物技术日渐成熟和广泛应用,全球医药产业链、供应链重塑加快,创新开放合作节点增多,为我国医药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

  创新离不开宏观政策的支持和培育。《“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卫生健康和工业科技融合创新做出重要部署。

  作为医药工业的重要创新主体,不少企业对此深有感触。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蒋凌峰说,近年来,国务院、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连续出台生物医药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创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这让企业吃下了定心丸,敢于招贤纳士和投入资金。以智飞为例,近年来,企业研发投入显著增长,2016年到2021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0.8%,预计今年研发投入将超过10亿元。

  医工融合仍存短板

  值得关注的是,业内人士也表示,目前医工融合仍面临一定的问题和挑战,产学研交流合作与成果转化存在一些难点、堵点,亟待加快破解。

  “我国医工融合仍处于早期阶段。”曾益新分析称,目前前沿领域原始创新不足,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仍需完善,行业增长、产业壮大创新、跨界融合不够充分,人才要素短缺,营商和监管环境需要不断完善等。

  在何亚琼看来,我国医药创新研发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前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仍需完善,创新成果产业化比例较低。出口结构升级慢,高端制剂和仪器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此外,大中小企业紧密协作的产业生态尚未形成,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链仍存在一定短板。推动行业优化重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水平等工作仍任重道远。仿制药、中成药、中药饮片、辅料包材等领域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仍需提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健康产业不断取得突破,以及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医工交叉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然而相关成果的转化能力和效率依然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要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实现落地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贾宏伟直言。

  威高股权投资总经理邢江龙也坦言,目前科研成果转化还面临一些困难。比如医工转化意识和能力不足,没有足够精力;资源对接低效、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长期合作机制尚未建立,医工转化过程中的原创性、合作稳定性和利益分配机制等有待完善。

  汇聚资源提质升级

  “十四五”期间,医药工业将进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更高水平融入全球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推动医药产业跃上新台阶?

  曾益新指出,下一步需要政府部门、研发单位、生产企业、技术服务与推广机构等形成合力,构建完善的医药科技创新体系。

  “下一步要从提升产品和服务创新水平、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提高群众用药可及性、推动质量升级、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几个方面着手,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培育新发展动能,健全供应保障体系,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王江平说。

  何亚琼提出,要加快产品创新和产业化技术突破,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推动中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打造高水平产业发展集群,创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据悉,下一步将支持企业开展创新药、器械国内外同步注册,支持国内临床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和组织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和创新药、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引导国内企业通过合作开发、技术许可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创新效率,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更高水平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和产业体系。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要汇聚政、产、学、研、医等优质资源,解决卫生健康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产业化难题,促进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成果的高效对接,助力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要吸引更多外部创新资源来到医院,医院很多创新需求也要流淌到外部,形成全社会的研发投入。临床医学要和工学密切结合,医生要与工程师密切结合,医院要和工厂、企业密切结合,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真正实现医工结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宋纯理表示。

  建立医工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也是重要一环。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单立坡认为,推动医工交叉、医工融合,要着力从人才培养上努力。“以生物医学工程人才为例,我们与国外的差距还很大,需要医院、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推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拥抱新消费,老树如何发新芽?

拥抱新消费,老树如何发新芽?

老字号,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载体,也是当前推动消费复苏的重要支点。浙江有90多家中华老字号,数量位居全国第四。

·内蒙古五原:绿色发展助力产业跑出“加速度”

央企上市公司打出“提质”组合拳

央企上市公司打出“提质”组合拳

近期,多家央企制定完成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并就相关任务进行部署安排。

·陇西铝箔:创新驱动让企业“跑”得更轻快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