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汽车产业链重塑韧性优势
2022-05-13 记者 吴蔚 综合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疫情阴霾下,汽车产业刚刚经历了一场严酷考验,从中暴露出来的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不容小觑。与此同时,汽车企业也在这场危机中不断探寻新的路径,以期重塑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优势。

  汽车业再遭疫情大考

  5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20.5万辆和118.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6.1%和47.6%,环比分别下降46.2%和47.1%。而此前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下称“乘联会”)发布的数据也显示,4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04.2万辆,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34.0%。

  数据是此轮疫情对汽车业影响的直观呈现。对此,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4月以来国内疫情总体呈现多发态势,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酷考验,部分企业停工停产,物流运输受到较大阻碍,生产供给能力急剧下滑。“4月份,国内整车生产损失了100万辆左右。”

  乘联会也将4月份乘用车零售市场大幅下滑的原因归结为疫情影响:4月份吉林、上海、山东、广东、河北等地经销商进店和成交都受到影响,有部分品牌20%左右经销商的店面静止,客流中断的损失较大,加之部分品牌车型断供造成下降95%以上的损失,因此4月份乘用车零售损失较大。

  各大车企的产销快报印证了这一事实。在已公布的销量数据中,上汽集团、东风汽车、广汽集团等上市车企在4月份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幅下滑,其中上汽集团、东风汽车4月同比下降六成左右;广汽集团4月同比下降33.6%。

  正如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党委书记黄建英所言,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很长,任何一环掉链都会影响整条产业链顺畅运转和产能提升。本轮疫情中,作为汽车产业重镇的东北、长三角等地疫情防控形势更为严峻,先后开启封控管理,物流受阻。此后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些零部件企业生产节奏被打乱,零部件供应出现短缺,致使华中、华南、东北等地的整车生产基地陆续出现暂停生产的情况。

  据国信证券统计,上市企业层面,自主零部件企业约有23家在疫情影响地区,其中上海地区17家、长春地区4家、广州地区2家。疫情影响地区外资零部件企业有21家,包含博世、电装、采埃孚、弗吉亚、麦格纳等,配套客户涉及大众、通用、福特、上汽、一汽、丰田、奔驰、宝马等。上述零部件企业的产品几乎覆盖了汽车全产业链,辐射全国汽车行业。

  另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几乎均在上海及周边设厂,规模较大的供应商约千家,微型供应商达2万多家,受波及的供应链直接影响到全国多家整车生产企业。在芯片短缺和原材料涨价的不利因素尚未缓解的情况下,汽车业再受疫情大考,一时重挫在所难免。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何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4月汽车业整体进入下行区间,但新能源车仍逆势“飘红”,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相对更具韧性。

  中汽协数据显示,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1.2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增长43.9%和44.6%,市场占有率达到25.3%。部分车企尽管整体销量下滑,新能源汽车却有不俗的表现,例如东风汽车4月销量下滑超六成,旗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却同比增长18.3%。而新能源车企更是“风景独好”,如北汽新能源4月销量同比增长96.2%,全面“弃油改电”的比亚迪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0.60万辆,同比暴涨134.4%,继续登顶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

  不过,同属新能源阵营的造车新势力却遭遇了重创,这和其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不无关系。数据显示,4月蔚来汽车交付新车5074辆,同比下滑28.6%,环比下滑49.2%;理想汽车交付新车4167辆,同比下滑24.8%,环比下滑62.2%。造车新势力三大头部企业中,只有小鹏汽车保持住了同比增长,其总部位于疫情较快得到控制的广州,而蔚来汽车总部在上海,理想汽车生产基地在常州。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曾表示,理想汽车的零部件供应商超过80%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其中很大一部分位于上海、江苏昆山。受到疫情影响,部分供应商无法供货,导致部分用户的新车交付延期。

  此前曾受业界质疑的比亚迪全产业链格局恰是其在此轮疫情中“独善其身”的原因。比亚迪不仅“除了轮胎和玻璃外,其他的都自己生产”,而且在全国多地都布局有生产基地。据透露,比亚迪深圳坪山、西安、长沙、常州、抚州基地均具备满负荷生产能力,此外还将投产济南、合肥、郑州、深汕、襄阳基地。新增基地将同样秉承均衡布局的传统,拥有半导体、动力电池、整车的制造能力。这种多点开花、纵横交错的布局,以及“去中心化+垂直整合”的模式,或将成为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强化抗风险能力的路径之一。

  此外,“数智化”也成为此轮疫情大考中汽车业“抗压”的利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复工复产后快速实现产能爬坡并已启动出口模式,很大程度在于其生产的高度智能化。国内车企也在多方探索疫情下的新应对方式,例如一汽解放在疫情初期迅速反应,搭建远程登录VPN系统、开发上线多项数字功能系统等,提高疫情期间的办公效率;复工复产后实现轨迹管理数字化,为高效有序的复工复产提供科学、精准的保障。而大数据分析、智能排产等数字技术也早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全产业链供应链,成为汽车业快速从疫情中恢复的有效助力。

  汽车业复苏在即

  “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正逐步好转,企业将奋力抢抓5月和6月关键窗口期,弥补损失的产销量。我们相信,汽车行业将有望力稳全年预期,成为稳定宏观经济增长的积极力量。”陈士华表示。

  事实上,为缓解疫情造成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问题,早在4月11日,工信部就上线了“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以帮助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及时反馈和解决实际困难问题。

  4月16日,上汽集团、特斯拉等整车企业被列入上海《第一批重点企业“白名单”》,与这些整车企业一同被列入“白名单”的还包括大陆、舍弗勒、法雷奥和安波福在内的部分重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有分析指出,上海第一批复工“白名单”中,汽车产业链公司就占了四成。而据业界人士透露,真正的供应链恢复是从4月底开始,有通行证的车辆增多,上海地区几个运输中转平台区域开放,实现全国的供应链打通。

  零部件供应恢复后,汽车企业也展现出勃勃生机。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工厂自4月18日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以来,截至5月9日,累计下线整车3500多台,目前单日产能较压力测试之初提升了50%左右。据介绍,一方面,上汽集团对供应商产能、库存、原料进行全面摸底,尽可能协助支持其复工复产;另一方面,由上汽集团安吉物流有限公司承建运营的首批长三角重要物资应急保供中转站日前正式投运,成为“以点带链”保障产业链通畅的重要探索。5月6日,上汽集团披露信息称,在供应链和物流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上汽集团旗下整车企业有望于5月下旬逐步恢复正常生产,产销量力争达到去年同期水平。2022年,上汽集团将力争全年整车销量超过600万辆,同比增长10%以上。

  此前于4月13日启动复工复产的一汽集团,目前在长春的五大主机厂产量稳步提升,整车日产量已提升至4000辆以上,产能利用率已恢复到75%,部分生产线已经实现双班满产。后续一汽集团将通过极限排产、优化结构、精益生产等措施,力争在最短时间以最经济的方式达产满产,带动吉林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尽快恢复发展。

  虽然4月国内汽车销量低迷,但对于今年车市整体增长态势,业界大多保持乐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发布的“汽车消费指数”显示,4月汽车消费指数为71.8,5月中国汽车销量有望环比提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根据现阶段疫情的发展,预期5月疫情对汽车市场的影响会减小,前期疫情抑制的购车需求会有所释放。同时,部分地区会开展促销、车展等活动和近期出台的一系列促消费政策,都会使购车需求有所提升。

  中汽协相关人士也表示,汽车企业正克服疫情影响,加快复工复产,并纷纷推出新车型,进一步活跃市场。如其所言,5月7日,极狐汽车联合华为发布了Huawei Inside首款豪华智能纯电轿车——极狐阿尔法S·HI版,思皓也于近日继新能源智炫纯电轿跑“爱跑”正式开启预售之后,又推出了搭载L2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10万元级紧凑型SUV思皓X6。

  车企也在探索产业链供应链的布局调整。5月10日,上汽集团公告称,为深化在新能源领域及智能网联领域的布局,拟向青岛上汽创新升级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追加认缴出资75亿元。该基金聚焦的投资领域为汽车产业链及其相关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智能网联、共享化、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方向。公告表示,本次投资将进一步拓展公司在汽车产业布局上的延展度及灵活度,深化在新能源领域及智能网联领域的布局和生态构建。

  毋庸置疑,汽车产业供应链长、上下游紧密,其整体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华西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崔琰建议,在本次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各家车企应考虑建立各自的备选供应商体系,将更多的中小供应商纳入备选,为自身的供应保障提供多重保险。有实力的企业或将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降低零部件供应的集中度,以减少外部不可控因素对企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和提升抗风险能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异地排污“暗度陈仓” “监守自盗”屡禁不止

异地排污“暗度陈仓” “监守自盗”屡禁不止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

·河北:活水灌溉实现“钱粮生态三丰收”

识得东风面 改革总是春

识得东风面 改革总是春

资本运作正成为国有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手。近年来,广州市国资委通过兼并重组、战略投资等多种方式深化市属企业混改,目前全市国资控股上市公司累计达34家,形成了证券市场“广州国资板块”。

·多措并举增强国有经济创新力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