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强化政策协同 跨周期调节要盯准实体需求
2021-10-18 记者 汪子旭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21年亚太金融论坛于10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在“经济复苏下的宏观经济政策跨周期调节”为主题的全体会议上,多位业内人士围绕跨周期调节各抒己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高培勇表示,宏观政策的跨周期调节要紧盯市场主体,围绕市场主体而动。市场主体是稳就业、扩就业的顶梁柱,是财富创造的源泉,也是科技创新、动能转化的发生地。他认为,针对市场主体,不仅要抓住大头,而且还要把诸如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全面地纳入到视野当中。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夯实微观基础,而这个微观基础便包括了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集体经济组织及其经营方式创新组织。

  在高培勇看来,只要市场主体能够安好,跨周期调节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今年的经济工作仍然要把主线放在‘六稳’和‘六保’上。‘六稳’和‘六保’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只有保住就业才能保住民生,保住了市场主体、保住了就业、保住了民生,才能保住整个中国经济的基本盘。”他说。

  中国光大集团副总经理王毅也表示,跨周期调节中财政货币政策应进一步加强协调和合作,并发挥好各自的效力,只要盯着实体经济的需求,遵循规律,切实服务实体企业的发展就拥有不断拓展的政策空间。“在新发展格局下,要强化财政货币的配合,核心点就是要跳出财政、货币各自的资产负债表管理和各自的收支管理,切实服务实体经济。”他说。

  具体来说,他认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在三方面加强协作。一是在增量上共同做大蛋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的畅通循环,特别是支持硬科技的发展。政府可通过提供增信等来助力金融机构发力,降低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成本,共同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二是在存量环节共同处置金融风险,畅通金融的循环。比如通过政府债券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来扩大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三是在民生领域携手发展普惠金融,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比如发展农业保险,健全中小企业和个人贷款的担保体系等。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表示,过去宏观政策的实行主要是放在扩大投资上,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进一步分析来看,制约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因素主要在于居民消费。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实现了主要由内需来拉动,但是内需的拉动主要还是投资和政府消费的拉动,没有转到主要依靠居民消费来拉动的阶段。

  杨伟民指出,需求结构或者说消费结构问题的背后,是收入分配结构的问题。下一步,要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推动劳动报酬的增加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保持同步。“收入分配的调节既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这样可以逐步助推我国经济转到主要依靠居民消费扩大的一条比较健康的发展轨道上来。”他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广交会来了批“新面孔”

在我国外贸发展仍存在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外贸企业面临原材料上涨、海运费用高涨等困难的背景下,一大批“新面孔”竞相亮相“中国第一展”,为了什么,又说明什么?

·颗粒归仓!各地开展“双抢”打赢秋收“攻坚战”

中国中车:打造中央企业党建“金名片”

中国中车:打造中央企业党建“金名片”

中国中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才表示,打造中央企业党建“金名片”,同步打造高铁“国家名片”的“制胜法宝”。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与国机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