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专家呼吁:“码卡融合”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便利
2021-03-18   记者 张汉青 郭倩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从3月16日起,国内低风险地区人员进返北京不再需要持抵京前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此前,北京“健康宝”进返京核验已经进行调整,将疫情防控网织得更密、更牢、更有针对性。除北京外,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将防疫健康码与通信行程卡实现融合落地,在健康码中纳入行程信息,市民只需出示健康码便可同时展示健康码与行程卡的双重信息,获得更加方便快捷的出行保障服务。

  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当前仍需要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各项防控措施。健康码和行程卡如能实现数据互通、系统互联,实现“用户一次操作”和“工作人员一次核验”,将助力疫情防控提质增效。下一步需要多部门在共同沟通数据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跨部门协作,探索“码卡融合”升级应用,以推动形成一整套升级版的国家平台健康码解决方案。

  创新推动健康码和行程卡融合应用

  记者获悉,此前北京“健康宝”进返京行程核验的调整在于,若填报者在14天内有进返京行为,在使用“健康宝”查询时,将出现行程核验的弹窗提示。点击“继续”后,打开“行程信息查询”页面,页面中将展示所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

  填报者可根据不同行程情况进行后续操作。一种情况是,填报者近14天内未曾到访过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并同意授权运营商查询本人疫情期间14天到访地信息。系统将通过“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对填报者的个人中心所有手机号码一一核验,填报者仅需输入获取的手机验证码点击“提交”即可。若填报者所有手机号都不存在途经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情况,且填报者本人无其他异常情况,健康状态将转为未见异常,可正常使用北京“健康宝”所提供的各项功能。

  另一种情况是,填报者近14天内到访过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并同意授权运营商查询本人疫情期间14天到访地信息。若填报者所到访的地区中包含中高风险地区,则填报者需进行“信息登记”,并与所居住社区、单位联系报到,履行防疫相关义务。若所到访的地区中不包括中高风险地区,且无其他异常情况,健康状态将转为未见异常,则可正常使用北京“健康宝”所提供的的各项功能。

  另据报道,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健康码融合行程卡工程。基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将“蒙健康”App中的内蒙古防疫健康码系统与工信部门“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系统进行融合,实现系统互联、数据互通。

  作为“蒙健康”App的全面建设方和运营方,浪潮健康内蒙古公司总经理王志敏告诉记者,健康码与行程卡融合从想法提出到具体落地,团队仅用时一个星期,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破防疫健康码与通信行程卡之间的数据壁垒。在健康码和行程卡融合过程中,对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严格落实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措施,全程部署“数据铁笼”,确保数据安全。

  专家表示,北京“健康宝”进返京行程核验的调整变化,更加有利于掌握个人到过或途经中高风险地区的具体情况,有利于居家监测、集中隔离等后续的预防性疫情防控。而内蒙古的做法则表明,健康码和行程卡实现数据互通、系统互联,提高了民众的“亮码”效率,使得疫情防控效果更加明显。

  “码”“卡”支撑精准防控成效显著

  据了解,健康码与行程卡在有效支撑疫情精准防控和复工复产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健康码方面,目前健康码分为地方健康码和国家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其中,国家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由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依托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证照系统,利用汇聚的卫生健康、工信、交通运输、海关、民航、铁路等方面数据,基于大数据能力综合判断多维度健康风险因素后,为公众提供本人防疫健康信息相关查询服务。地方健康码主要在本地使用,依托本地卫健委、公安、铁路民航等方面数据,按照本地防疫部门要求的规则生成码,助力地方通行、复工复产等。

  相关信息显示,各省份均已建设本地“健康码”,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共享、缺乏互认机制,也给人员跨地区流动带来不便。为此,有关部门和地方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推进健康码全国互认、一码通行做了大量工作。

  据了解,目前各省份正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入推广“健康码”互信互认应用,建立了“健康码”跨省份互认机制,实现了各省份防疫健康信息共享、“健康码”互通互认,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健康码”已可实现“一码通行”。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已累计为各地区“健康码”应用提供数据共享服务超730亿次,有力支撑了各地区疫情精准防控和人员跨地区有序流动。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则是工信部基于各地运营商数据,统一汇总后面对公众用户提供服务。通过平台小程序直接访问,填写手机号和验证码,便可查询本人14天内国内停留4小时以上的城市以及境外地区,而色卡仅对到访地做出提醒,不关联健康状况。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魏凯告诉记者,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一经推出便被纳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至今,行程卡累计提供查询服务85亿人次,全面覆盖我国16亿手机用户,大大提升了流动人员行程查验效率,同时设计了数据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等安全技术手段,确保相关数据安全。

  专家呼吁加快“码卡融合”

  记者了解到,目前健康码与行程卡之间尚未形成大规模互通互联。

  在大部分地市的疫情防控查验过程中,市民需同时出示健康码及行程卡方可出入医院、学校、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业内人士表示,在人流高峰时段,不少卡口容易出现交通拥堵、人员大量聚集等问题,这种现象反而不利于防疫工作。在业内看来,打破健康码与行程卡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二者的系统互联、数据互通是更好地实现精准高效防疫的趋势。

  有专家表示,从功能和数据角度来看,行程数据可作为健康码数据的一个来源,并作为发码判断因子,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各地防疫措施的实施,同时让民众在出行与复工复产等方面更方便快捷。事实上,行程卡一经推出便以服务形式接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部分数据也整合到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码”,可以说健康码与行程卡系统融合的基础已经初步具备。

  推进健康码与行程卡全国互认是一个持续深入的过程,存在需要解决的难题。首先,一码通行即健康码的跨地域互认尚存在难点,主要是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和政策不同。此前疫情零星散发,部分地区进一步严格防控措施,造成健康码赋码规则不同,存在主要使用本地“健康码”而不认可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码”和外地防疫健康码的情况。其次,行程数据涉及个人敏感信息,通过接口对接方式共享到各地仍需强化安全保障。

  二者相互融合仍有不少难点需要跨部门、跨地域、跨平台实现突破。王志敏表示,从技术角度而言,“码卡合一”并不难实现,依靠政府部门牵头主导,建立跨部门数据管理和共享机制是关键。

  业内人士指出,下一步需要在相关部门共同沟通数据融合的基础上,探索应用形式如何进一步升级,例如不直接输出行程数据,而是仅展示用户是否经过高风险和中风险地区的标记以及对应地点,以此形成一整套升级版国家平台健康码解决方案,实现行程信息纳入“健康码”管理和一体化服务,有力支撑疫情精准防控和便利人员安全有序出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矩形广告大

1.5亿盈利背后的供给侧改革

1.5亿盈利背后的供给侧改革

记者调研发现,近年来,江苏对服务区进行设施改造、业态升级、经营创新,以高品质服务精准满足旅客需求,实现了交通流量节点向消费新增长点的转变。

·手机“靓号”捆绑套餐销售
形成灰色利益链

电影业改革“上影范本”:一步先步步先

电影业改革“上影范本”:一步先步步先

业内人士认为,在压力与挑战下积极改革创新、力求转型突破的上海电影集团,牛年春节档交出了一份充满希望的新春答卷。

·高质量战投加持 中信大锰“二次混改”红利凸显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