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成本管控:企业健康发展的晴雨表
2020-10-16 作者: 来源: 北国网

  成本控制是一个很难作为单独元素拿出来讲的话题,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科目,它几乎与所有的业务都有深入的瓜葛。

  但突如其来的疫情、不断下行的资本,让很多行业陷入了停滞,让更多的企业家陷入了恐慌,成本控制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光,也常被片面地拿出来宣讲。

  事实上,市场的变化、资本的介入,业务的不透明……所有因素叠加,让成本控制变得难以掌握。对成本松弛地放任,或是过紧地剥削,都可能影响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

  资本下蛊与不良竞争:ofo的不计成本

  不计成本的企业来讲,ofo算是一个典型。

  当时To C创业的一个潜规则,就是不择手段迅速做到行业第一。所以APP可以多迭代,但一定要抢客户;产品可以亏钱,但一定要抢客户。所以ofo遇上所有的事情,一切都给车辆投放让路。

  车辆丢失就多投放,运营成本高也是多投放,获客成本居高不下还是多投放……有逻辑没逻辑都是多投放,脚踩“共享”与“流量入口”的概念,ofo的烧钱速度快过了3年10轮的融资。

  但回过头来再看,ofo做的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重”的行业。

  ofo的单车成本在300元左右,据腾讯科技报道,其2017年投放量近2000万辆;

  根据北京《共享自行车系统技术与服务规范》,共享单车的运营单位应按照投入车辆总数以不低于5‰的比例,配备车辆维护人员、维修人员和调运人员;

  综合各方数据,ofo的单车年华平均折旧率在35%左右,每年总体单车维修、折旧费最高也能过亿;

  加之营销费用,技术研发费用等投入,共享单车不愧“烧钱游戏”的雅号。

  到现在为止,共享单车到底是不是一场资本过热下的闹剧,无法给出结论,但是ofo肯定是中了资本的蛊。

  也许任何创业者,在那种热血情绪下,都难以看清市场、看清资本;可能那时的赛道上,刹车与否也不由己。

  很多企业可能没有如ofo一样,曾经站在资本的风口浪尖。但疫情背景下,很多企业严抓成本,其实也是失去了合理控制成本的能力与理性。

  “成本管控为王”,但不能阻碍业务发展

  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成本控制成了众矢之的。这本没有错,它原本就应该是各个CEO脑子里蹦的一根弦。

  但是很多企业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走老路。比如将审核搞复杂、拉长确认的流程,比如死守一亩三分地、对外界的变化充耳不闻,结果往往就是体制僵化。

  事实上,对于企业而言,做成本控制就必须有一个前提:不能影响业务的发展。这方面,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诺基亚表示有话讲。

  “成也塞班败也塞班”用来理解诺基亚在手机市场的失利有点过于简单,一家历经多次兴衰、能从纸制品、轮胎、电缆到手机进行多次转型的百年老企业,经历伤筋动骨的失败,必然有着复杂的因素。

  这其中比较讽刺的是,诺基亚在多年市场拼杀总结下来的高效率的成本控制思维,扼杀了自己创新的能力,或者说是动机。

  2007年,当第一代iPhone横空出世,诺基亚做出了那个载入科技史的错误断定:不跟进。

  作为2G时代的绝对霸主,诺基亚有着稳固护城河。产品质量与通信质量过硬,遍及全球的销售渠道,覆盖各个价格段的产品线,以及完善的售后。

  诺基亚追求高效率,在成本控制上要求严格。体量大带来了低原料成本,建设工厂能控制运作成本,而且作为“换壳不换料”的始祖,诺基亚更能高效利用采购的元器件。

  价格战就是诺基亚最有效的竞争手段,它能把所有新入局的企业逼近无利可图的墙角。要知道,诺基亚早于苹果公司10年就提出了智能手机的概念,触屏技术也早3年,Ovi商店也在08年就已推出。

  诺基亚高效率的成本控制,让它具有了打击友商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赚钱”+“打击能力”,让诺基亚面对新的技术潮流时,更多的考虑其利润率和市场规模,多年培养的成本控制能力让它无所畏惧,一门心思在塞班系统上修修补补。

  但是时代变了,诺基亚所面对的不再仅仅是一众的竞争者,它在不知不觉中,悄然站到了消费者的对立面。

  所以成本控制固然重要,但是它不应该成为创新的绊脚石,不应成为伤害业务的发起者。

  而且疫情无形中放大了企业管理者的恐慌情绪,他们高喊“收紧拳头”的口号,对成本进行了过度的剥削——用一刀切的方式裁员、砍业务,失去了竞争的赛道,甚至是伤根动骨。

  解决的产品多,选择要看自身特性

  云化产品在智能技术的加持下,以扩大远程办公概念的产品为主,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面对复杂庞大的关系线,企业在梳理成本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借助云化产品的能力。

  比如金山云推出的“金山云智通”,浪潮推出的“云+战役版”,都是利用智能技术,打通不同场景下的办公需求,建立协同的工作平台,帮助企业解决疫情期间的远程办公问题。

  此外,用友在不久前发布了新平台YonBIP,通过输出技术服务与商业应用,想要辅助企业在商业创新上进行深化,也算是帮助企业做好疫情期间的开源节流工作。

  理论上讲,很多企业已经开启了多年的数字化转型,配合云计算的智能化应用,应该积累了一定降本增效的经验。

  况且,一部分云计算公司已经调增了战略,面向后疫情时期,推出了针对性的服务。

  比如百望云新近推出的弹性管理理念,即是聚焦疫情期间业务波动、以及疫情过后竞争力需快速提升等问题,为企业量身定制的数字化转型方案。

  据媒体报道,百望云的客户遍及工商银行、中国石油、国家电网、阿里巴巴等在内的数千家集团性企业,及60多万家成长型企业,有着覆盖26个细分领域的服务经验。

  而在10月22日即将举办的“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论坛”上,百望云研究院将联合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共同推出《面向企业弹性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指南》白皮书,旨在对时下企业在成本管理、合规管理等方面做出系统性探讨。

  市场上存在很多类似的直面疫情的产品、服务,从选择的层面上来讲很困难。不过有一个很俗但很有用的方法,就是了解创业公司所服务的大企业数量,了解投资人的背景,背书永远是To B 企业的一个重要考量。

  总而言之,“不计成本”与“剥削成本”都会让企业走向极端,最终迎来可怕的反噬。

  疫情打压、资本冷淡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被放大的恐慌情绪。企业该做的,是保持冷静,寻找专业的人士、公司,一方面帮助自己理清业务,做好成本控制;一方面做好准备,抢占资本变暖后的市场。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2亿"银发族"如何跨越"数字鸿沟"

2亿"银发族"如何跨越"数字鸿沟"

有调研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使用电子支付的比例仅为50%左右,尤其是在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中,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更加凸显。

·三峡库区消落带系统管护仍待加强

国企改革提速加力 资本市场成强劲支撑

国企改革提速加力 资本市场成强劲支撑

随着从中央到地方三年行动方案的落地,连日来国企改革密集出招,混改动作频频,上市提速推进;兼并重组加码,布局结构进一步调整。

·山东港口“连钢创新团队”:突围破壁争创一流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