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山涉水为农牧民“上门放贷” _ 经济参考网 _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官方网站
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正文

跋山涉水为农牧民“上门放贷”
——中和农信小贷公司延伸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百米”
2020-09-03 作者: 记者 王靖 呼和浩特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深夜11点,夜幕下的锡林郭勒草原静谧而深沉。返回城里的路上,张跃宇接到王喜山打来的电话:“贷款刚才到账了,真是太感谢了,要是没有这10万块钱,我们的扶贫车间很难挺过疫情这道难关!”放下电话,张跃宇满心欢喜地驱车赶路,有皎洁的月光相伴,剩下的100公里回家路不再漫长。

  近些年,内蒙古创新机制,严格监管,不断加大支农、惠农小额贷款公司在农村牧区的覆盖面,其中内蒙古中和农信农村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便是一个标杆,成为农牧民享受金融服务“最后一百米”的有力保障。翻山、越岭、跨草原、行大漠,跨越几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的低门槛、“上门放贷”服务,解燃眉之急的同时,给农牧民发展壮大农牧产业带来新机遇。

  坐落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哈敦乌苏种植养殖扶贫车间,一直运行稳健,可新冠肺炎疫情一来,资金链一下出现断裂。“当时,我们的鸡和鸡蛋忽然运不出去,没有了现金流。”扶贫车间负责人王喜山说,“着急订1万只小鸡、购买饲料,还得给16名贫困户工人发工资,这可咋整?”由于鸡和鸡舍无法当作抵押物,王喜山想要贷款却连吃几家银行的闭门羹,一时间“压力山大”。

  经人介绍,王喜山拨通了内蒙古中和农信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苏尼特右旗营业部的电话。“没想到,头天晚上打电话,第二天上午贷款公司的客户经理张跃宇就开了100多公里车,来到扶贫车间给我们做贷款评估。”全面了解到这家扶贫车间效益好、信誉好,不仅有鸡舍等固定资产,还有村主任主动出面担保,贷款评估顺利通过。当天晚上,在签完贷款协议2小时后,10万元现金到账。王喜山感慨地说:“真是及时雨!”

  2013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在贫困地区开展的中和农信小额贷款扶贫工作,受到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认可。双方签署协议,中国扶贫基金会负责在内蒙古贫困旗县覆盖中和农信小额贷款机构,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负责匹配部分资金作为贷款本金,从而为居住在偏远、贫困地区的农牧民小额贷款创造便利条件。

  中和农信项目管理公司副总裁杨涛介绍说:“抵押物、担保人是农牧民贷款中普遍面临的两大难题,我们的小额贷款不看重这两点,充分运用信用评价结果,甚至5万元以下的贷款无抵押、无担保。”

  郭建忠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尽管每年都享受财政贴息的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但对于种120亩地的他来说,这些资金还不够。今年春天,不需要抵押,以低于一般农户的利率,他从中和农信小额贷款公司商都县营业部贷款6万元,购买了化肥、种子、地膜、滴灌管,顺利完成了120亩土地的春播。

  目前,从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已成为农村牧区政策性贷款、商业银行贷款之外,一种有益的补充方式,连通着农牧民享受便捷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陈彦芬是中和农信小额贷款公司商都县营业部的一名客户经理。她介绍,自己目前有400多个客户,逾期未能还款的仅有一户。

  目前,内蒙古中和农信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分支机构已覆盖内蒙古57个贫困旗县。从2012年至今,内蒙古中和农信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累计为内蒙古22万农户发放贷款15亿元,其中为8677户贫困户发放贷款5443万元。

  内蒙古小额信贷协会秘书长岳晓波说:“小额贷款公司延伸着县域农村金融服务,极大提高了农牧民贷款可得性,不论是当前的脱贫攻坚,还是未来的乡村振兴,小额贷款公司将为‘三农’工作带来一波又一波的新‘钱景’。”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疏通“堵点” 解决“难点” 消除“痛点”

疏通“堵点” 解决“难点” 消除“痛点”

记者在广西调研发现,相关部门出台系列措施“稳外贸基本盘”,外贸进出口虽呈现不少积极信号,但仍面临一些瓶颈,影响外贸企业发展。

·不是勉强及格 个个高分通过

广东定调国企改革“往哪走”

广东定调国企改革“往哪走”

近日,广东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深化省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为当地国企未来三年“改革往哪走”指明了方向。

·“国字号”平台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