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应用理念”值得借鉴 发展仍需持续给力
南宁学院走应用技术大学发展之路调查(下)
2019-11-05 作者: 记者 何丰伦 来源: 经济参考网

  2014-2018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位列全国民办及独立学院第18名、广西第1名,连续六年荣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连续五届获得自治区教育厅优秀组织奖,累计获得国家银奖1项、铜奖8项、自治区金奖18项、银奖18项、铜奖86项……南宁学院走应用技术大学之路的发展路径结出硕果,也给各地新升本科院校发展带来较大启示。

  启示一:新升本科高校要走“转型发展”路径。

  变政府投入为社会投入,变财政扶持为民间注资,变教育本位为市场本位,这是新升本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南宁学院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推动校政、校企、校校、校会、校所之间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在深层合作互动中,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推进师资队伍科研观念与路径转型,创新学生创业、就业的途径。

  学校推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建设了一批以“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南宁)基地”“智能制作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为代表的高端人才培养协同育人平台,获得了协同育人单位近6000万元的资金投入。

  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刘桂芹认为,走应用技术大学之路的关键在于深度融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够推动新升本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科研模式、社会服务方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等大学基本办学职能的重新定位与转向行动,从而走上依托社会力量、资源来办大学,而不仅仅是依靠自身力量关门办学的良性发展道路。

  启示二:应用技术大学要面向实际需求,实现“三贴近”发展。

  贴近市场、贴近社会、贴近产业,这是高等院校改革转型发展的一条路径。南宁学院转型地实现了“五个面向”——面向“一带一路”倡议及实施、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面向“升级版”中国—东盟自贸区、面向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正在“腾笼换鸟”的中国经济“升级版”。

  这样一组数据让南宁学院颇为自豪:近3年来,学校申请专利827件,获得专利授权159件,年全校专利申请总量名列全区高校第11位,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列第7位。

  启示三:摆脱“洋大全”,找准新升本科院校“魂”“根”“本”。

  片面追求学科建设“自成体系”,片面追求学校培育机制“大覆盖”,片面谋求学校发展“全方位”,这是不少新升本科院校发展的一大问题。而南宁学院的办学理念是摆脱“洋大全”,找准“魂”“根”“本”。

  南宁学院副院长陈雄章说:“魂”就是要在育人、科研、服务、学科、文化、地域、管理等方面有别人难以取代的核心竞争力;“根”就是要明确服务面向,扎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之根,从资源条件、区位优势、产业结构、技术发展趋势等层面明确各自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学科设置特色;“本”就是要把握好自身的历史底蕴,既坚持传统,又与时俱进,保持相对稳定性,逐渐凝练明显区别于其他大学的办学特点和风格,形成带动学校整体可持续发展的独特优势。“魂”系于“根”,“根”立于“本”。

  不过,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南宁学院已经获得长足进步,走应用技术大学之路的理念和实践得到包括教育部高层领导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高度重视,但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仍需多方给力。

  首先是需要与南宁市、北部湾区域城市和自治区多个部门建设人才需求信息共享平台,以实现市场人才需求和学院专业群设计的“高度吻合”。

  南宁学院院长赖每介绍,学院的通讯工程、质量管理工程、会计、工艺美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进入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行列。但是,南宁学院的专业群建设如何能更贴近南宁市乃至整个北部湾城市群的产业集群,迫切需要南宁市各部门、行业、产业的智慧支持。这样才能实现三年后,校级优质专业达到15个,自治区级优质专业8-10个,力争实现国家特色专业的突破,并在全国产生影响。

  其次是加快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注入,在确保全国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基本保障的前提下形成“谁投资,谁受益”“政府投资,广西受益”的良性发展机制。

  目前,南宁学院正在全方位搭建“专业、行业、企业、职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硅谷地带”实习实训基地大平台。目标是在未来10年时间里,建设国内外一流的应用技术大学。

  国外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一般在2万元以上,国内发达地区高校现在普遍在1.7万元左右。南宁学院目前有34个实验实训中心,196个功能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总值1.44亿元,生均大约10054元。要实现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10年内仪器设备总值需达到3亿元,生均2万元左右,迫切需要社会各界提供强有力的物力财力支持。

  广西教育领域的专家建议,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南宁市本级财政对学院办学的具体经费支持来实现,推动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建设;另一方面可以大力推动南宁市国有企业或产业园区在学院建设实验实训基地,推动仪器设备和办学条件升级换代。

  三是完善学院与政府职能部门“双向互动”的交流机制,推动学院与社会形成良好的“新陈代谢”制度,加速一流大学建设。

  南宁学院自有专任教师516人,高级职称20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322人,“教授引领、骨干支撑、双师结构、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基本形成,能满足各专业教学需要。但要支撑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仍需要更多支持。目前,学院正在大力构建校企合作“双结构”师资队伍,迫切希望通过政府部门的协调,吸纳各企业行业的工程师、专家、能手前往学院工作,并希望政府职能部门在技术型干部转岗、技术性军官转业安置上进行配备。

  四是加快形成从办学到科研成果转化的“高效机制”,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注入。

  加快打破学院“象牙塔”的现状,尽快建立与南宁市科技局、农业局、建设局、规划局、安监局、产业园区等部委办局的“校政”联合机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部委办局可以将南宁学院作为“智库”和研究中心,为学校提供政策支持、科研项目支持、研究资金扶持;学校则为部委办局及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科研平台,帮助部委办局提供智力支持和项目开拓的思路,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升级问题,产出更多的应用成果、理论成果、决策咨询成果,大大缩短科研成果转化的周期,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互动发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庆典成经典 国企显力量

庆典成经典 国企显力量

在这场精彩绝伦的国之大典背后,有着超过10万名首都国企人的无私奉献。他们是一支不讲条件、不提困难,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国企铁军。

·在外打工不如返乡就业 农民工回流力促中西部发展

央企“掌门人”共话改革创新

央企“掌门人”共话改革创新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黎明表示,改革的关键还是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变革,特别是要发挥人的活力。

·山东国企新旧动能转换进入加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