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科学接续保护 守住生态红线
——探访新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2019-10-17 作者: 记者 周颖/广州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如果把地球看作我们的绿色家园,自然保护区则是这片家园中最珍贵的“物种宝库”和“绿色明珠”。

  1956年6月30日,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成为中国生态保护里程碑事件。

图为鼎湖山保护区发现的野猪。记者 周自扬 摄

  从肇庆市中心城区驱车不到20公里,便来到鼎湖山脚下。走进这座占地1.7万亩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沁人心脾的绿意便扑面而来。峰顶云雾缭绕、山间湖水清澈见底、空气清新自然。

  它更重要的生态价值远不止眼前所见。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欧阳学军说,翻开世界植被图,会发现整条北回归线上的陆地,几乎是黄色,大部分被沙漠覆盖。然而,只有在中国华南地区,能见到大片绿色森林。这其中,又以鼎湖山最为抢眼。

  “鼎湖山保存了大片四百年历史以上的季风常绿阔叶林。这片原始森林是重要的生态体系。因此它又被誉为 ‘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明珠’。”欧阳学军说。

  从1956年成立至今,科学家、护林员们一代接一代,扎根于此,用科学的保护方式接续奋斗,守护这片宝贵的自然保护区。

  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陈焕镛等一批植物学家在户外采集植物样本,搞科学调查,发现了鼎湖山这块宝地,认为这片地方生物多样性丰富,应该保存自然植被,以供科学研究需要。在陈焕镛等人推动下,1956年,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

  从无到有,在当时自然保护区发展模式不明朗、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历史背景下,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做了多项开拓性探索。

  “比如探索实行分区管理,将保护区分为一般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考虑到当时周围老百姓烧柴的需要,允许他们在一般保护区捡一些枯枝落叶。但在重点保护区,则一草一木都不能动。”在保护区工作了37年的植物学家黄忠良说。

  1980年,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又成为中国首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管理中注入生物圈理念。

  在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实施后,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守住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区界限的生态底线,以分区管理模式,守住保护与开发的“生命线”。

  多年来,鼎湖山严控旅游开发,19年来没有再开发建设新的旅游设施;严控外来车辆进入,进入景区改乘环保电瓶车;对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从而保证鼎湖山一级空气、一级水质的环境质量。

  近年来,鼎湖山的保护理念由过去的“看家护院”“严防死守”的保护,着重转向基于科研、监测、修复等方面的科学管理。其建设“森林样地”对动植物进行监测、科研的保护模式,在多地得到推广、复制。

  如今,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物种多样性得到保护。保护区内的植物种类约2400多种,野生高等植物达到2291种。在动物种类中,鸟类由过去的170多种增加到260种,兽类也达到41种。

  “几十年来,鼎湖山守住生态红线,没有受到大的破坏,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护。少部分旅游活动也能与自然保护区协调发展。这也是它作为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所起到的探索作用。”黄忠良说。

  来自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中国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2750个,总面积达到14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5%。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一大批自然保护区,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小小医保卡“跑通”长三角

小小医保卡“跑通”长三角

近日从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工作阶段总结会获悉,目前,长三角地区全部41个城市实现了医保“一卡通”,覆盖三省一市医疗机构3500余家。

·“黑油窝”游击术:匿身街市 网络分销

中国化学工程加速海外布局

中国化学工程加速海外布局

这家央企带动了中国技术、标准、装备、制造的“出海”,目前正加速朝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研发、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的世界一流企业进发。

·全国最大超级电容有轨电车线路空载试跑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