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新中国峥嵘岁月丨1963年:石油基本自给
2019-09-23 作者: 来源: 新华社

 

  196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可以基本自给了。”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石油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仅有甘肃玉门老君庙、新疆独山子、陕西延长等几个小规模油田,年产不足12万吨,国内消费的石油基本上依靠进口。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开发建设了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和青海冷湖油田及四川油、气田,扩大了玉门油田,初步形成了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在东北、华北、西南等几个大盆地进行的区域勘探取得新的进展。1959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373万吨,主要石油产品自给率达到40.6%。但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60年代初,我国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严重困难和巨大压力,大庆石油会战就是在这个时期打响的。经过3年多的奋战,到1963年,我国高速度、高水平地探明和建设了大庆油田,形成了年产600万吨原油的生产能力,对实现石油产品基本自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964年1月21日,石油工业部党组向中共中央报告,提出要在天津以南、东营以北的沿海地带,组织华北石油会战。到1965年,在山东建成的胜利油田、在天津建成的大港油田都开始出油。华北石油会战打开了渤海湾地区的勘探局面,在中国东部又开辟了一个新的石油生产基地。

  经过大庆石油会战和华北石油会战,到1965年底,中国原油产量达到1131万吨,实现了国内消费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实现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欧亚”为什么能

“欧亚”为什么能

通过资本运作,“欧亚”先后收购、兼并、重组了郑州百货大楼等50余家企业。以国内为根基,以东欧、东南亚为两翼,拓展国际市场的发展战略在逐步壮大。

·浏阳农地改革:“命根子”变成“钱袋子”

改革“加速度”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

改革“加速度”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

伴随着国企制度改革的深化,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也在“进退”调整中不断优化,并不断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一曲“东方红” “唱响”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