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郑州现代急救网络实现市县乡村全覆盖
2019-07-19 作者: 华闻 赵新珍 徐淑玲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3年,历史见证了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由弱到强的蓬勃跃升;

23年,历史也记录了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事业的铿锵步履。

河南省郑州市的紧急医疗救援事业自1996年的一条120急救生命线,依托一家医院、3部电话、5台车、全市日接诊7-8个病人,发展到目前由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大一附院等省、市、部队、行业及民营医院、县市区医疗机构等组成的无缝衔接急救网,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覆盖市区、郊区、城乡全域的现代急救网络。如今,郑州120年受理电话80.11万次,出车24.72万次,救治病人21.08万人次。年复一年,已救援了成千上万条生命。

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领军人、主任乔伍营带领他的团队,依托数字化技术引领急救网络体系与“死神”赛跑,锤炼了一支现代准军事化管理的钢铁劲旅,在每年近100万个急救电话受理和20余万的接诊急救病人中,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宝贵品质。

锤炼现代准军事化钢铁劲旅

3秒钟接听电话、40秒派车、平均8分半到达现场。郑州在中国急救行业跑出了最快的“郑州速度”,被誉为“金牌120”,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业内人士前来参观学习。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先后荣获“工人先锋号”、全国首届挪度杯急救技能大赛电除颤和心肺复苏技能操作一等奖、第五届全国急救中心急救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多项殊荣。

“120”急救电话作为公共应急通讯渠道,郑州市每天呼入量约1400次,其中包括错打、乱打以及恶意骚扰。“宁错接一千,不漏接一个”,指挥调度工作要求做到“病人在心中,地图在脑中”,一线救治中不得拒接病人,这是乔伍营和他的团队铁的纪律和管理要求,也是他们为“一切为了人民生命”做出的庄严承诺。

军人出身的乔伍营在管理团队时提出“一切为了急救病人”。他表示,“我们的郑州急救团队,要成为一支有血性、有信仰、有思想的院前急救队伍。我们的急救机制实行的是准军事化管理。只有全面锤炼一支具有现代化管理硬功夫的团队,才能在急救病人时跑赢‘死神’,给患者带来生还的希望。”

人们说,郑州120是一个善打硬仗的急救队伍。上合组织峰会第十四次会议在郑州召开,医疗保障任务使命神圣、任务艰巨。乔伍营反复谋划布局保障方案,带领团队一遍又一遍地实地推演。会议期间,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率领团队在会展中心、酒店、机场、高铁站等场所24小时待命,圆满完成了医疗保障任务。

一年的除夕夜,郑州通往平顶山的高速公路发生特大车祸,车辆坠入河水中。消息传来后,他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抢救病人,在寒冷的冬日深夜毫不犹豫地跳进冰凉的河水中,争分夺秒地挽救伤员生命。

为超前构建大郑州“水陆空一体化”的现代化新型急救网络体系,乔伍营团队立足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大局,大胆提出强化跨区域医疗救援能力建设构想。按照“统一领导、协作联动、处置高效、平战结合”的原则,建立省会郑州紧急医疗救援队,成立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指挥中枢和总队。同时,大胆突破,敢于创新,以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与专业航空公司合作,免费为郑州市区域内陆地急救无法到达的危重伤病员的抢救和转运、突发事件中伤病员的紧急医疗救援和转运,以及大型群体性活动提供应急医疗保障服务,使航空医疗救援融入郑州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中来。目前,空中急救已经在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处实现飞行接诊病人,并建立了东西南北四个停机坪。

构建数字化急救智慧网络体系

一台救护车相当于一个ICU。如今,跑在郑州市街道的救护车,车内装有智慧医疗设备,监护、心率、慢氧、包括心电图等一些数据在途中就能传输给指定医院急诊室、脑卒等相关中心。数字化进入医疗救援,医院和急救中心也可以通过车内的视频对话准确了解病人的最新状况,并进行远程急救指导,实现患者上车即“入院”的急救智慧网络诊疗模式,增强了危重疾病的急救能力。

在郑州市紧急医疗急救平台上,建设“互联网+医疗急救”的新型急救模式应运而生,数字模块技术帮助快速分析病例,精确送达医疗目的地,大幅提升了重大疾病的急救能力。

谈到郑州市急救信息技术取得的成就,乔伍营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智慧医疗救援必须先行,决不能让郑州的急救在数字化的时代中落伍。近年来,他带领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用数字化改变传统的急救套路,为广大“急”“危”“重”人群提供了更优质精准的院前急救服务。

主导建立郑州市急救信息共享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将120急救指挥中心、各类急救网络医院、急救站及救护车进行互通互联,实现了现场患者心电图等生命体征、位置、音视频等信息的实时传输。并通过远程会诊协同功能,使医院内专家实时指导现场急救,做到急救关口前移,院前院内网络无缝衔接。

推动急救信息向学科延伸链式发展。为提升院前急性胸痛、脑卒中、严重创伤等急救能力,乔伍营带领专家赴多地学习,借鉴有关经验,多次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制定了完善的“三大中心”建设方案。目前,手机“微急救”精准服务和卒中、胸痛、创伤救治多元化服务正在向新的服务范围辐射。

作为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主任,乔伍营说,把时间让给车轮、把时间让给病人、把时间让给大夫,抢出急救生命的“黄金时间”,必须拥有现代化的城乡急救网络支撑,不能让郑州市的现代急救网络在偏远的农村留有“死角”。

前几年,郑州市的急救网络大多覆盖在主城区,县乡急救点建设相对滞后。郑州市政府和市卫健委领导高度重视这一情况,乔伍营提出重点规划县、乡、村,实现急救网络市区城乡全覆盖式无缝对接,且进行区域急救分析,提供实时急救数量,对于后期急救分站的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为了建立完善120城乡服务体系,乔伍营带领急救团队,奔赴在郑州市区、郊区、城乡的各个角落。他们摸底排查基层医疗情况,谋划服务站点网络布局,在山村捧着电脑全景地图,在地图中做出一个个救护车的图标,在多个乡镇组织卫生院急救站运用网络指挥救护车,并实战演示救护车处于待命状态及出诊到村的情况,保障建立在乡村的急救站随时可以出动,真正实现城乡急救网络全域覆盖。

梦想有多远,路就会走多远。立足公共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在追逐科学现代化急救网络服务梦想的道路上,乔伍营和他的团队从未停歇。

见证急救“铁人”的家国情怀

近年来,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屡获殊荣,一份份荣誉凝聚了乔伍营和他的团队付出的所有心血,见证了郑州紧急医疗救援事业一步一个脚印,由弱到强、蓬勃跃升的铿锵步履。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具有16年急救工作经验时任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副主任的乔伍营,临危受命担任河南省首批赴汶川医疗转运队长、党支部书记,带领由郑州市、洛阳市等地20个单位130名医疗专家、55台救护车、指挥车组成的河南省大型医疗队,星夜兼程开赴汶川抗震。

赶赴行程中,他不惧危险为医疗救护车队开路,将大型医疗车队第一个成功带进汶川。到达后,乔伍营带领队员连夜展开抢险和医疗救治工作,当天救治伤病员797人。救援期间,共救治转运3000多名重症伤员。医疗队每天5时起床吃饭,6时前赶到指定医院转运病人,晚上9时才能吃上晚饭。乔伍营几乎每天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睡觉。他无私忘我的救援行动和大爱精神感动了在场的同行,大家都不禁感慨他是“铁人”。

乔伍营以郑州120为家,20多年来忘我工作,默默地在岗位上尽责传爱。

由于急救工作的特殊性,他没有更多精力和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始终把急救工作放在第一位。为推动郑州市院前急救工作法律化、制度化,他组织专家调研、讨论、研究急救立法问题,推动起草了《郑州市社会急救医疗条例》,为郑州市院前急救的监督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引领,为郑州急救在全国的异军突起、厚积薄发奠定了基础。

郑州市的困难群体忘不了乔伍营和他的团队。他们在保障每一位需要急救的患者及时得到救治时,还深入调研,积极协调,促成有关部门下发免收“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院前急救费、救护车费、担架队服务费的文件,为广大特殊患者争取到了最优惠的医疗保障政策。

一份份荣誉见证了乔伍营和他团队的成绩。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先后荣获中国科教文卫体工会颁发的“工人先锋号”、第五届全国急救中心急救技能大赛一等奖、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抗震救灾先进集体、河南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乔伍营也先后获得卫生部颁发的“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个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优秀青年卫士”、“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郑州市委市政府先进个人”、“郑州市新长征突击手”、“郑州市优秀党员”及“郑州市职业道德十佳标兵”等荣誉称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抢滩新零售 “数智”“无人”需跨成本之坎

抢滩新零售 “数智”“无人”需跨成本之坎

无论是无人零售还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型零售,虽然做到了“数智”“无人”,却仍需跨越成本之困,在不断试错、快速迭代的过程中,高损耗、高成本、难盈利等多个痛点仍待破解。

·藏身互联网 新型传销借创新旗号“洗白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