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报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将呈现五方面特点
2019-06-19 作者: 金辉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编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区域蓝皮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8—2019)》17日在京正式发布。展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认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引领作用将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化态势仍将持续;创新驱动成为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城市群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将稳步推进。

  首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着力提升各层面区域战略的联动性和全局性,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促进我国各个地区进一步实现良好的经济发展成果。一是促进区域发展的协同性不断增强,不仅要增强四大板块各自的发展动力,也要以城市群为基础,促进区域间的分工协作和协同治理;二是区域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坚持推动区域互动、城乡联动、陆海统筹,加强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等区域发展落后地区的扶持,有力支持区域发展的空间协调性进一步完备;三是通过推动各区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深化区际分工,促进各类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的运行效率,缩小区域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实现匹配和空间均衡。

  其次,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化态势仍将持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和改革推进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区域结构逐步由差别化向均衡化转变,但短期内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化态势仍将持续。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将进一步缩小;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继续领跑全国;东北地区增速将有所回升,但仍是发展洼地。

  第三,创新驱动成为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我国科技发展已转向自主创新能力的重点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度融合。能否构建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有效启动区域创新网络,增强创新功能和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是今后破解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动态竞争优势关键性课题。

  充分利用本地创新资源研发有发展潜力的新产品、新产业,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增强和区域创新网络的复杂化、高端化。培植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必须发挥政府的有效调控作用,打破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将不同所有制的创新要素都纳入到创新网络中,通过网络组织的高效整合与运行,实现对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的优化重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调整、缩小,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动力。

  第四,城市群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国的城市化由粗放式发展阶段逐步转型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方面,城市化不再是以往的“化地不化人”,城乡统筹发展日益加强;另一方面,城市之间分工协作日益紧密,开始呈现网络化、智能化和协同发展趋势。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质、信息的沟通有利于顺畅,使得城市群的结构也将不断演化。

  第五,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将稳步推进。进入新时代,乡村发展滞后与城乡发展不平衡成为我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障碍性因素,推动乡村建设、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建设任务。在未来发展中,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规划将得到进一步落实,国家战略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将进一步凸显;跨行政区域合作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包括跨区域规划的统筹与协调、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与合作、生态联防联控的执法协作机制、生态治理的法律法规的标准化将进一步协调,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将进一步明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将进一步健全,各级政府参与城乡公共服务的事权、财权的责任与分工将进一步明晰,城乡一体化的法律法规将进一步出台与落实;贫困农区的支持性政策将进一步完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京味”改革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新高地

“京味”改革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新高地

围绕服务业重点领域扩大开放,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北京在放宽市场准入和促进国际合作上持续发力。

·农村电商造福一方却遭遇成长烦恼

我国煤层气开发须紧扣“适应性”

我国煤层气开发须紧扣“适应性”

多位受访业内专家表示,紧扣技术“适应性”,因地制宜开展技术创新,将是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绿色能源将成为云南省第一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