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北京平谷桃花雪域绽放
2019-06-14 作者: 记者 王艳刚/拉萨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3月,是西藏林芝桃花最美的时节,无数游客慕名而来;4月,暖风融化了高原积雪,“圣城”拉萨的桃花陆续盛开。

  在拉萨众多桃花中,有一处格外与众不同,在拉萨市尼木县卡如乡,雅鲁藏布江边,来自北京平谷的1万株桃树在高原的阳光中绽放。

  这是来自北京平谷区援藏干部赵金祥的手笔。与雪域高原的“土著”桃花相比,这片桃林还担负着带动当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重任。

  拉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当雄苦,尼木穷。”当雄和尼木,是拉萨两个条件最艰苦的县。其中,尼木县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尼木县发展基础薄弱,山高谷深,人均耕地少,当地群众以青稞种植为主,基本为自用,不产生直接的经济价值,经测算土地年亩产出仅为1400元。全县3.6万人,5000多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地干部群众告诉我这里多少年来都是这样的。”担任尼木县委常务副书记的赵金祥说,“为什么不种植经济作物呢?”

  来自大桃之乡平谷的赵金祥,首先想到了发展以大桃为主的果品产业,家乡的大桃产业支撑了全区农业的半壁江山,每亩效益可达一万元以上,如果能成功引进,这里的农民亩效益可净增十至二十倍以上。

  “拉萨缺水果,但这里是高原,栽桃树能行吗?”赵金祥也忍不住问自己。

  在调阅了尼木地区近十年的气象资料后,他发现本地的常年积温与平谷相似,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品品质,在调研中还发现了当地有几百年的野山桃,这使赵金祥的信心更足了。随后,他邀请了北京平谷果品办技术人员来到尼木考察,很快制定了具体苗木引进及技术人员“组团式”技术支持的相关方案,并将方案融入了北京市“十三五”计划外援藏资金使用项目中。

  2017年清明节前后,从北京平谷引入的精品大桃八个品种共计1万株,在卡如乡全部栽植完毕。尼木三四月份的天气反复无常,时而烈日炎炎晴空万里,时而狂风大作尘土飞扬,含氧量也是一年最低的时候,是高原反应最强烈的季节。

  克服高原反应的赵金祥,挂心树苗的存活情况,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地里,仔细观察苗木的生长情况,随时根据苗木的状态研究实施了高原防风、防晒、防旱的具体措施和具体办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1万株苗木成活率达到了90%。2018年秋季尝到了自己亲手栽的大桃后,“我的心马上就踏实下来了,口感确实非常好,但为了果树生长,去年挂果不多,今年就可以有个不错的收成啦。” 赵金祥笑呵呵地说。

  北京平谷大桃在卡如乡落地生根是尼木县“沟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北京援藏干部的努力下,尼木县长达40公里的沟域经济产业带逐渐兴起。目前,尼木县已基本建成以大桃、樱桃、葡萄等特色果品及蔬菜、藏鸡标准化养殖为主的现代农业和以卡如核乡寻忆、藏香产业园为主体集民俗旅游、二产加工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体系。

  “沟域经济”的发展既促进了地区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卡如村2组村民明久今年45岁,家里4口人只有1.5亩土地,通过在桃园工作,明久每年各种收入加一起可以达到3万元。

  2018年由域上和美文化旅游集团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合资的经营公司与8家旅行社签订合同,年内接待了游客2万多人次,贫困社员人均年增收达到10168元。

  即将结束3年的援藏,面对留给下一批援藏同志的援藏成果,赵金祥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2018年9月28日,尼木县顺利脱贫摘帽,但脱贫不等于小康。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一段路要走,需要援藏同志前仆后继,全力提升尼木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随全国一道步入小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能源市场化改革勇闯“深水区”

能源市场化改革勇闯“深水区”

电改迈入深水区,发用电计划放开、增量配电改革、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等有望再突破,而油气管网分离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市场化改革也面临攻坚。

·“招贤纳财” 让瞪羚企业“跃”得更高

百年“筑梦” 京张高铁实现全线轨道贯通

百年“筑梦” 京张高铁实现全线轨道贯通

京张高铁被誉为中国铁路发展“集大成者”、智能高铁示范工程的京张高铁实现全线轨道贯通。

·发力服务化 吉林国企谋新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