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瑶乡“织女”:民族特色产品钩织致富梦
2019-05-10 作者: 记者 柳王敏/长沙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这一套是我们瑶族的‘幸福一家人’,瑶阿爸、瑶阿妈和瑶宝宝,阿爸阿妈手上拿着的是我们瑶族的传统长鼓。在我们瑶族地区,逢年过节都会打长鼓、跳长鼓舞。”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新镇瑶都水街的“瑶家风情手工坊”内,40岁的瑶族妇女余小娟向来访的游客介绍她们手钩的瑶族娃娃。

  立夏时节已过,位于南岭山脉北麓、湖南省南端的水口新镇瑶都水街,细雨清寒。在瑶都水街街头位置的“瑶家风情手工坊”内,光线柔和,笑声可闻。五彩的毛线在余小娟和几位瑶家姑娘手中穿梭,展柜上摆放着织就的瑶族特色娃娃成品,吸引了游客的目光。

  位于湘粤桂三地交界处的江华县,多山地、丘陵,瑶族人口众多,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江华县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政府服务,陆续引进三四百家小微企业进镇入村,同时培育本土小微手工作坊,吸纳带动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作为一名瑶族姑娘,余小娟对瑶族文化钟爱有加。“瑶族服饰和装扮都独具韵味,我们将瑶族文化钩织成娃娃,从帽子、衣服、鞋子,以及图案、颜色等,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出瑶族特色。”余小娟告诉记者,瑶族娃娃很受外地游客喜欢,也让大家了解和认识了这一民族文化。

  余小娟肯钻研、勤动手。她从小在外婆、母亲影响下,自学织毛衣,初中毕业后在沿海地区务工多年,平时断断续续做些钩织,以衣服为主。十余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开始尝试用毛线钩织小物件,小篮子、小人偶等等,并把图片传到网上。

  余小娟的作品很快引起别人的注意,陆续有买家找到她。尝到甜头的余小娟开始认真琢磨和研究钩织,她通过网络学习不同的钩织方法,广交“织友”,追求创新,自己动手设计图案,将瑶族特色文化融入作品中。

  2017年,余小娟回乡创业,免费教当地妇女学习钩织,增加收入,实现脱贫。在余小娟的带领下,手工坊内设计的特色产品,少则能卖到十几元,多则上千元,同时还为游客提供个性化订单制作。2018年,由手工坊设计制作的“幸福瑶家人”获得湖南省旅游商品大赛(设计类)铜奖。

  如今,已有20余名瑶族姑娘加入了余小娟的创业队伍,当地政府帮助她们成立了“瑶家风情手工坊”,并提供场地。“织女”手钩瑶族娃娃勤劳致富,成为当地旅游一大亮点。

  “我从4年前开始跟着余小娟学钩织,她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有详细的针法和图解,我们学起来上手很快。”36岁的盘玉春告诉记者,做钩织时间灵活,挣钱的同时还能兼顾到家庭。

  “我所理解的奋斗就是勤奋,多动脑,多动手,追求创新,当顾客看到我们的作品表达惊叹时,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现在我们要一步步把钩织做好,带动更多的人加入我们,把瑶族特色文化传播出去。”余小娟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在线外卖平台“逼独家”涉嫌垄断经营

在线外卖平台“逼独家”涉嫌垄断经营

一些中小餐饮企业负责人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反映,部分外卖平台利用强行下架、提高佣金费率等手段要求商户签订“独家协议”,导致不少中小餐饮企业外卖订单锐减,经营状况堪忧。

·租车行业“野蛮生长” 消费者频频被“套路”

辽宁国企改革攻坚加速推进

辽宁国企改革攻坚加速推进

辽宁省承诺不设准入门槛,不限持股比例,并在混改中推动体制机制变革,从而为提升国企竞争力找到一条有效路径。

·深圳国企预防腐败关口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