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环电子:多管齐下 突破产业转型之困
2018-12-17 作者: 记者 郭方达/天津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为由天津市政府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大型企业集团,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中环电子”)是天津市国企中举足轻重的企业之一。

  早在多年前,中环电子就以接近千亿的经济规模以及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的硅材料而广为人知。在多年发展历程中,中环电子也曾面临转型、技术升级、市场寒冬等不同挑战。如今,中环电子构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等四大产业集群,并以此为基础在相关领域市场占据了稳定份额。走出国企转型之困,中环电子打造了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去除企业沉疴 考核机制当先

  中环电子由原天津市电子仪表工业管理局历经两次企业化改制于2002年成立,现拥有国有、国有控股及参股企业269家(上市公司7家),三资企业45家,资产总额1128亿元,员工5万人。

  2017年,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270亿元,中环电子968亿元,占天津市5.95%。天津市工业增加值6864亿元,中环电子132亿元,占天津市1.92%。

  近年来,中环电子始终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凭借对市场的洞察、战略规划和多年来技术与实力的积累,构成了合资企业与重点国有骨干企业多点支撑、多极增长的发展格局,已成为国内重要的高端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

  据了解,中环电子先后与三星、雅马哈、苹果等建立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合资企业。逐步完善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协同发展体系,构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新型智能装备及服务、核心基础电子部件配套等四大产业集群,搭建了资本运营、技术创新、集中管控等三大平台。

  目前,中环电子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2个,市级工程中心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持有2200余项有效专利。

  中环电子总经理、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中环股份”)董事长沈浩平表示,中环电子之所以能够跳出转型困境、实现持续发展,敢于主动走出经营“舒适区”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

  “以中环电子旗下的中环股份为例,我们设有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上至董事长、下至普通员工。年轻人才能够在这个奖惩分明的体系里快速成长。在公司里,一半以上的副总经理是‘80后’。”沈浩平说。

  据沈浩平介绍,即使同样是高管,根据KPI、CPI综合考核,年薪差距可能达到三倍以上。

  “否定现有产品、否定现有技术、否定现有自我。”沈浩平表示,这样的“三个否定”贯穿于整个管理体系刚性执行,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但也正是如此,中环股份才能克服体制‘惯性’,在光伏市场杀出一条血路。”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积极性,使得企业员工更加具有获得感,中环电子推出技术骨干科技入股政策,通过给予科研人员一定的实质性回馈来促进科研发展。此项创新也获得了员工的好评。

  “我们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商与系统集成服务提供商,成为受人尊敬、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活力的强势电子品牌。”对于未来,沈浩平认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落地,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将有更大的发展舞台。

  深耕细分领域 老厂焕生机

  老厂成就既是荣誉,某种程度上也可能成为转型的绊脚石,败于路径依赖的企业屡见不鲜。中环电子下属的“老功臣”应当如何找到“新路子”?

  生产出“华夏第一屏”、新中国首台北京牌电视机;我国第一代铁路无线列调台……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七一二公司”)曾在新中国历史上创造出多个“第一”,秉持中环电子“科技成就梦想,品质铸就价值”的核心理念,七一二公司在通信技术的相关细分领域,走出了一条独特之路。

  七一二公司董事长王宝介绍说,公司历经14年研发,将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应用到铁路无线通信专网中,并可利用卫星定位,自动实现在450M模拟区段和GSM-R数字移动通信区段之间无缝切换的“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CIR)项目”。“这个CIR项目满足了高速移动的通信需求,设备在整体功能和技术上都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可以说是业内标杆产品,项目的成功实施,让我国铁路通信水平达到了新高度。”面对该项技术创新,王宝显得十分自信。

  在熟悉的铁道电台领域,七一二公司创新之路越走越宽。七一二公司铁路通信开发所所长李世凯介绍说,公司自主研制的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使中国铁路无线通信从模拟时代跨入数字时代,铁路通信水平与欧洲铁路通信水平比肩。这项成果在2017年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并广泛应用于“复兴号”“和谐号”等各类机车上,为铁路行车的准点率和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CIR产品通过配套各机车厂、工程总包商等,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在海外拓展过程中也受到了客户的认可。

  与此同时,七一二公司注重活用高校资源,使得产学研联动模式真正能够成为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依托清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大、北航等知名大学和院所,先后建立了清华通广研究所、通广物联网研究中心、航空导航通信联合实验室等,年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目前科研新品年产值已占到企业总产值的80%以上。

  “我们拥有授权专利3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30多项,并有100余项产品荣获国防科技进步奖、天津市科技进步奖等。正是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才有了企业的不断成长。”王宝说。

  聚焦科研投入 用实力说话

  作为中环电子的“得力干将”,中环股份经历了国内光伏产业风起云涌的十年,其自身的发展历程,恰是集团整体专精于科研创新的一个缩影。

  这家上市10年的国企,早在1958年,便开始从事半导体材料制造,是国内最早从事太阳能单晶硅制造的企业之一。

  “随着国内光伏产业在前些年的兴起,许多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企业在风口上赚得盆满钵满,但却不具备相应的战略定力,盲目扩张,最终被市场淘汰。”沈浩平介绍,与企业数量最高时相比,行业内已经有八成左右的企业退出市场。

  但以科研为核心驱动力的中环股份,却有着面对市场寒冬的勇气,长期且稳定的科研投入给企业带来了实打实的收益。

  2016年,中环股份在光伏领域两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此次技术创新是继2012年至2013年期间中环股份在全球创新性的率先规模化建设DW切割工厂对太阳能电池行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又一次创新。其中,直拉晶体氧含量的重大突破,为全球太阳能电池制造产业在2017年至2020年期间单晶化、高效率化转型创造了更上一层楼的空间。

  据悉,通过这两项重大创新的应用,中环光伏四期项目将在原可研报告投资总额为67亿元的基础上减少投资10%以上,项目总产量也将得到较大程度提高。

  2017年,中环股份太阳能单晶硅片在光伏领域两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金刚石线加工体系产能提升25%以上;直拉单晶晶体生长速度提升30%,晶体生长制造系统综合效率提升10%以上。

  与多晶龙头保利协鑫合作,实现新能源光伏行业优势互补、联合创新;与东方电气集团合作开展PERC电池片项目,产品转换效率21.5%,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产销规模全球前十;携手无锡产业、晶盛机电开展集成电路用大直径硅片项目,填补12英寸大硅片国产化缺口。

  通过这些合作,中环股份已全面打通新能源材料至高效光伏电站全产业链,保持了半导体材料行业的持续领先。

  2017年,中环股份整体资产规模超过304亿元,净资产达到128亿元,较2007年上市时分别增长19倍、29倍,预计实现汇总营业收入296亿元,较2016年增长54.20%,汇总利润总额12.50亿元,较2016年增长19.70%。

  研发是企业的命脉,在短长利益的抉择下,中环电子毅然选择了后者。从2006年的1.59亿元,到2010年的4.3亿元,最终达到2017年的11亿元,研发投入接近集团利润总额的五分之一。

  截至2017年底,集团公司共有专职研发人员2300余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人,天津市突出贡献专家4人,天津市“131”人才创新团队5个,天津市工业系统创新研发团队1个,列入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二、三层次人选分别为21人、27人、93人,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富有战斗力的科技创新队伍。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获取授权

掠夺性经营威胁草原保护红线

掠夺性经营威胁草原保护红线

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日益增大,流转对象日趋多元,一些草牧场被转包出租后,承包或承租方进行掠夺性经营,对草原生态造成破坏。

·个别大豆贸易商“打白条”拖欠农民卖粮款

软硬兼修 中国企业闪亮世界舞台

软硬兼修 中国企业闪亮世界舞台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以央企为首的中国企业砥砺前行,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全方位融入国际分工体系。

·“海上特区”勇立改革潮头40年